杨俊将:除夕也要巡山 守护山林40余年

2023-01-24 15:39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李忆宁

1月21日,农历腊月三十,天刚蒙蒙亮,在河南省淅川县太子山林场深处的护林房里,护林员杨俊将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护林工具,略显腼腆地对妻子周国华说:“跟着我让你受苦了,大年三十还要巡山。”

正贴春联的周国华头也不回,蘸浆糊的刷子挥舞得更快了。“这些年不一直这样,咱看着树苗长大,它陪咱慢慢变老。大年下,上坟祭扫的人多,森林防火马虎不得,快拾掇拾掇进山吧。”一起生活42年的老夫妻,周国华知道,丈夫的心早已飞到山上的密林中。

太子山林场在外人眼里,是一个世外桃源。八百里丹江烟波浩渺,一路南下,到豫鄂交界太子山处渐次收紧,汇入丹江口水库。位于“出水口”的太子山林场,三面靠水,一面环山,是河南省最南端的天然林场,也是丹江水流入南水北调中线主干渠前的生态屏障。河南省唯一的水上护林队——太子山林场护林队就在这里默默守护着这片山林。

“1975年建场时我就来了,当时不到20岁,结婚后,妻子通过招工,跟我到这里。‘看山跑死马’,到镇上20公里的直线距离,平时我们进山,能搭车时搭车,没车时就走路,绕80多公里山路,到没路的地方,就是林场,吃的用的全靠肩膀挑进来。这40多年,回老家过年的次数,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已是林场“元老”的杨俊将早习惯了“林海山人”的生活,云淡风轻地说。

“当年指头粗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齐腰粗了。”树根圈住泥土当台阶,树冠遮挡环抱成走廊,幽静的山林里,夫妇俩带着干粮,相互扶持着,边走边看边聊。

“石头山上栽树,首先要解决土和水的问题。”杨俊将回忆,镐、锨不知用坏了多少把,好不容易把石头缝凿成了一个个坑,还得肩挑人抬,一袋一袋往山上搬运泥土;没有水,他们在山上围堰,用木桶和陶罐从山下抬运。为了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他们还从山下扛上去一块块石头,在每棵树苗的根部垒起围挡。“一帮人,从山脚‘之’字排开,硬是把树苗、土、石头传递送到了山顶。”回想当年植树的劳动场景,杨俊将感慨万千。

一群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背着帐篷、草垫来到这里,在几十年里,硬是用铁锹和镐头,把荒山绣成了林海。如今,为了林海安澜,他们继续默默坚守。

“冬天防火,夏天治虫。为了防火,年节假期是我们护林员最忙的时候。”午餐时间,杨俊将两口子随便找一处平整地坐下,嚼着提前准备的饺子闲聊。每天巡逻12小时以上是工作常态,过去防火任务艰巨,周边村民不理解,矛盾时有发生,必要时,护林员还得充当讲解员、宣传员。为了救火,为了巡逻,为了治虫,杨俊将曾无数次跌落山坡,破皮受伤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些时刻,妻子周国华总守在他身边。

“今天巡了三个山头,无山不绿,有水皆清,万壑鸟鸣。”山中无时辰,转眼已是夕阳西下,沿着熟悉的山间小道下山,杨俊将心里说不出的踏实。

心在诸峰,敢叫荒山披锦绣;意留碧波,誓保清水送京津。在这片22平方公里的荒山上,像杨俊将、周国华这样的护林人,几十年如一日,林场森林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现在的92%,活立木蓄积量从2.5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10万立方米以上。他们将青春化作荡漾的林海,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构筑起生态净水屏障。

作者:康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