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特别报道 详情
非遗庙会让民俗文化润人心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燕
  • 作者:郑力吉
  • 2023-02-03 15:20:01

一根铁丝,一把钳子在一双饱经沧桑的手里,铁丝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工艺品,这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丝编。发财树、花孔雀、黄包车等应有尽有,64岁的金属丝编传承人贾茂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春节元宵节非遗庙会上大展身手,引来了不少市民群众的围观。

  贾茂田一边展示金属丝编工艺品,一边介绍这项非遗技艺。丝编技艺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根脉不能忘记,文化自信尤为重要。”贾茂田感慨地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很重视,我赶上了好时代。”

  据了解,贾茂田是非遗技艺金属丝编的第三代传人。金属丝编从爷爷辈起的鸟笼、蚂蚱笼传到现在,被贾茂田注入了现代元素,金属丝编工艺品的色彩更加丰富,造型更加多元。“任何艺术形式的存在发展,都必须创新,非遗的传承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必须为其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贾茂田肯定地说。

  非遗庙会上人潮如织,热闹非凡。陈先生带着老母亲和一双双胞胎儿女欢欢和乐乐从呼和浩特金桥驱车来塞上老街赶庙会。两个可爱的小家伙被贾茂田“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技艺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金属丝编工艺品的展台,指着金属丝变成的小老鼠和大金猪,瞧了再瞧,摸了又摸,“这个小老鼠可真漂亮呀!”姐姐欢欢惊奇地说。

  陈先生一家认真细致的听贾茂田的讲解,购置了用金属丝编制的一个精美的发财树。“这种文化艺术的传承很有意义,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很喜爱,特别是我的女儿欢欢,十分喜爱画画,我很支持他们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技艺。”陈先生对记者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郑力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