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主题演讲 详情
云南省云龙县委副书记、县长白庆武发言
  • 编辑:张燕
  • 2023-02-12 10:33:53


白.jpg


2月12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业企业家青年领袖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云南省云龙县委副书记、县长白庆武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白庆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企业家朋友们:

大家好!

我来自彩云之南,文献名邦—大理。最近有部剧很火,叫《去有风的地方》。我们先一起重温几个经典片段。

风景很美吧?很治愈吧?这里有很多景色就取自我们县—云龙。

下面,结合今天的主题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又可爱的地方。

一、有优势,云龙乡村振兴潜力巨大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域国土面积4400平方公里,是大理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约为北京市的1/4。云龙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县,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而得名。云龙是小县、民族县,也是省级脱贫县,全县总人口20.8万人,有白、汉、彝、苗、傈僳、阿昌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7%,2020年胜利脱贫摘帽。

——历史上:传千年因盐兴。云龙有2100多年建制历史,历史上因盐而兴盛一时,原有8个古盐井,井盐通过盐马古道销往西藏等地,曾为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的重要驿站,厚重的历史积淀为以文塑旅增色添彩。

——区位上:控三江通四方。澜沧江、怒江、沘江呈“川”字型泽瑞云龙。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云南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云龙在大理,乃至全省的区位优势也更加凸显,“大漾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云龙融入大理州府“1小时经济圈”;“云兰”高速公路可连通攀枝花北进川藏;“云永”高速公路可达链子桥口岸;“云泸”高速公路可通往片马口岸,接“保泸”高速公路可到瑞丽、腾冲口岸。4条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后云龙将成为滇西区域性交通枢纽。

——资源上:容万物藏百宝。云龙是云南省有色金属资源大县之一,有锡、铜、铁、盐、玄武岩等稀贵金属,开发潜力巨大。云龙光热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可开发估量1200万千瓦以上,其中水电站资源蕴藏量310万千瓦,居大理州水能资源蕴含量首位;可开发风能资源160万千瓦,可开发光伏约334万千瓦,抽水蓄能规划总装机规模390万千瓦。

云龙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县份之一。有云龙黑猪、诺邓火腿、麦地湾梨、云龙茶、云龙矮脚鸡5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云南省拥有地标产品最多的县。云龙白芸豆量足质优,年产量约5000吨,具有减肥功效,附加值高。

——生态上:环境优名片美。如果说云南是“动植物王国”,那么云龙就是这顶桂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74%,生物多样性资源约占云南省的三分之一。全县林地近500万亩,约占大理全州的1/6,国有林和活立木蓄积量均约占1/3,是名副其实的全州林草第一大县。有世界地理奇观—天然太极、高原明珠“天池”、澜沧江高峡平湖等自然景观。有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云龙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字头”名片,滇金丝猴是保护区的“常客”。云龙还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已探明有出露温泉29处,最高水温达93℃。

——人文上:底蕴厚造化奇。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云龙有国家、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4项,有“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沘江古桥梁群”“顺荡火葬墓群”等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吹吹腔”“耳子歌”“力格高”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中“耳子歌”入选“日本2002年国际民俗节”文化交流节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到云龙专题考察“耳子歌”。

二、有力度,云龙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云龙县原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经过多年攻坚,成功摘掉贫困帽子。我们接续奋进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

(一)产业振兴从“弱”到“强”。依托生态优良、畜牧业群众参与度高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牧业。截至2022年底,云龙县生猪存栏22.9万头、出栏29万头,肉牛存栏11万头、出栏4万头,羊存栏27.6万只、出栏29.5万只,畜牧业覆盖全县90%以上的农村群众,产值达19.89亿元。全力打造诺邓火腿产业园,诺邓火腿年产值约为2亿元,诺邓镇获评第12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县种植泡核桃130万亩、生态茶4.2万亩、中药材15万亩。全县已申请有机食品9个、绿色食品14个。

(二)生态振兴从“点”到“面”。2022年创建省级美丽乡镇1个、州级美丽村庄2个。检槽乡文兴村荞地登因地制宜探索绿美村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云龙县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项目、天池多重效益森林恢复项目2个案例入选COP15“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11个乡镇全部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文明乡镇”。

(三)文化振兴由“表”及“里”。在传承保护中赓续文化基因,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7个,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基础较好。建成非遗传习所20个,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14名、州级23名、县级518名。太极“和文化”及“桥梁文化”成为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四)人才振兴从“少”到“多”。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机制聚才。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形成“1+5”人才政策体系。实施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专家工作站工作制度,19位县领导联系服务1名“苍洱霞光”人才、50名“天池金光”人才和19个省州县级专家工作站。

(五)组织振兴从“快”至“好”。坚持党建引领,巧做“加减乘除”法,凝心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加法”。成立县组织工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12项工作项目,25条具体措施。做优“减法”。以党员为主体组建“社保服务先锋队”,深入企业宣传惠企政策。2022年,退税减税降费4719.29万元。做强“乘法”。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个工作法”,提升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取得实效,2022年新增市场主体3644户。做实“除法”。设立党员示范岗,抓好“智慧政务”建设。36个部门1219个事项入驻网上大厅。网上可办率为100%,全程网办率为88.68%。

三、有愿景,云龙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云龙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西南绿色发展示范县、滇西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平安和谐美丽新家园”的要求,奋力打造“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上的美丽幸福新云龙”。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间,我们需要各位鼎力相助,助推云龙乡村振兴。

(一)共商合作,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云龙高山、净土、生态等优势突出,我们聚焦白芸豆、中草药、生猪、肉牛、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做好云龙“土特产”这篇大文章,重点支持生态种养和打造现代绿色肉制品基地。期盼广大企业来云龙参与绿色农业建设。同时,云龙县有林木蓄积量3046.12万立方米、耕地51万亩,森林碳汇、农田碳减排等项目有前景。同时,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展生态、地质方面科研工作有优势,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到云龙考察,建立工作站。

(二)共商合作,做优农文旅经济。今年春节期间,云南接待游客量排全国第二位,大理各地多个景区迎来空前的热度。云龙打造森林康养、澜沧江汽车营地、农文旅综合体等有较好资源。但目前“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布局的业态体系不完备,诚盼各位企业家与我们合作补齐业态短板,迎接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的风口。

(三)共商合作,建设绿色能源基地。省州在云龙重点布局再生资源产业。我们将结合稀贵金属回收、玄武岩利用等,积极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我们将结合云南建设中国“光伏之都”的战略,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目前,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备案5个(装机15.6千瓦)、拟新规划16个(装机222.5万千瓦),拟新增规划集中式风电项目3个(装机28万千瓦)、分散式3个(装机1.9万千瓦),规划总装机规模390万千瓦的3个抽水蓄能项目。

在座的各位都是各领域的翘楚、各行业的精英。我们欢迎各位到云龙做客。有了各位的到来,云龙的人气会更旺;有了各位的智慧,云龙的路子会更多;有了各位的投资兴业,云龙的发展会更好。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