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身农村,身处农村,建议自然也离不开农村。为了更好地传递百姓的想法,我去到很多农户的家中,去到他们的田里、养殖棚里,听他们的心中所愿,最后总结、仔细研究。”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郑培坤带来三份建议,聚焦农村城乡居民医保、农村污水处理和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三个领域。
在岑巩县农牧行业,提起郑培坤,几乎无人不知。放弃年薪百万的优越工作,收起研究生学历的光环,全心全意养猪、带富乡邻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研究生猪倌”。在郑培坤的带领下,塔山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629元增长至2022年的18000元,450户1756人累计分红1176万元。郑培坤还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郑培坤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认真了解村民的发展意愿和所需所求,收集了一些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社情民意。
“医疗这一方面,希望农村居民医保里面需要自己上交的部分,不要再继续涨了,如果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70岁以上老人的医保进行免交或者减免一部分,这样便能实实在在减轻老百姓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负担。”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建议加大政策的支持和财政的投入;在农村生态林补偿方面,建议提高标准。现在每亩每年国家补偿的标准是16块钱,希望国家能提高到每亩每年大约在50元以上。”郑培坤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