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一千亿斤粮从哪来,主要从增加单产上下功夫。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粮食单产水平较低,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说。
包括阜新在内的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玉米黄金带”。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东北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作物单产提高空间较大。以阜新为例,阜新现有耕地面积780万亩,农村人均耕地7.4亩,约为辽宁省人均水平的2倍,全国人均水平的4倍,但是玉米产量平均仅有500公斤/亩。
周鹏举介绍,东北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开发潜力超过20%,长远有40%-50%,且区域近2/3为中低产田,是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发挥空间最大的区域。中国农科院技术团队在东北西部地区,构建了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目前,该技术在通辽的推广应用面积已达300多万亩,并且扩散到黑龙江、吉林、辽宁(阜新)以及内蒙古其他技术适宜区域,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在阜新地区试验平均亩产提高300公斤以上。今年,阜新计划在全市50个乡镇开展10万亩试点,采取合理密植、浅埋滴灌、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玉米吨良田目标,为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作出阜新贡献。”周鹏举介绍,如果这些技术在东北半干旱地区应用达到50%,综合亩产提升20%,将整体提升粮食产量超过100亿公斤。
周鹏举说,两年来的实践表明,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价值。因此他建议,应支持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玉米密植滴灌高产技术,国家在政策、资金方面对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给予支持(市、县参与配套),充分释放该区域粮食增产潜力。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周鹏举建议国家对东北西部雨养农业旱作节水技术推广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重点建设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等节水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骨干工程配套体系,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的结合。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松土、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对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和保墒能力。
“优先推进东北西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周鹏举建议,国家适度增加东北半干旱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提升单位投入规模,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优质高产田,作为东北地区未来提升粮食产能的战略重点,新增后备低产耕地短期内全部纳入高标农田建设范围。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改良土壤等措施,不断提高中产田和高产田的比例,有效发挥光热资源充足的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粮食产能稳定提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