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以“梯田魂、民族情、刺绣美、小康梦”为主题,依托猛弄民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勐弄土司后代及周边村寨的优秀绣娘组织起来发展民族刺绣产业,借助上海企业发展优势,用绣花针“绣”出一条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锦绣路。
攀枝花乡猛弄村位于“皇封世袭猛弄司署”畔,世居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村中绣娘多数是猛弄土司的后代或曾经专门为土司缝制绣品的绣娘后代,妇女们从小便开始学习刺绣技艺,将当地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瑶草奇花寄情于手中一针一线,并融入梯田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猛弄刺绣”。
“猛弄民绣”以手工拉针民绣为主,将民族特色、文化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衍生出男女服饰、荷包、抱枕、公文包等艺术产品。
今年49岁的李世芬是攀枝花乡保山寨村委会马老贺下寨村的绣娘,12岁时就跟着母亲学刺绣,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慢慢地学会了彝族刺绣,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刺绣代表性传承人。“12岁时,我母亲就开始教我民族刺绣,深入了解刺绣的历史及故事后,我更加喜欢上了民族刺绣,不仅如此,加入合作社后,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李世芬开心地介绍。
攀枝花乡积极构建多元合作机制,探索“党建+刺绣产业”发展路径,秉承“以产品传播文化,以文化带动经济”的理念,成立以绣娘为成员的“民绣”专业合作社,采用“党组织+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传承基地+绣娘”发展模式,引进上海穆驰实业有限公司、昆明龙啸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不同公司等品牌合作商共同发展民绣事业。
如今,合作社也拥有自己的生产线,新安装47台专业设备,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覆盖到更多的绣娘,实现“绣娘”产品的工业流水化生产制作,以直购直销、主播带货、私人订制等多种销售方式走向市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产值124万元,收益20余万元,固定绣娘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以上。
“在家里绣花能增加我们自己的经济收入,还可以照顾小孩、老人,我们就不需要出去外面打工了,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非常好!”绣娘张令琼说。
为了让绣娘的绣品更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攀枝花乡党委和民绣合作社主动出击,带领24名优秀绣娘前往昆明、石林、楚雄等地考察学习,通过以学代训的方式,引导绣娘将民族特色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提升绣品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2022年,攀枝花乡组织开展以“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的“最美绣娘”培训和“最美绣娘”“最美绣品”技能大赛,邀请专业评委对40余幅绣品进行评比,最终评出最美绣品6幅送到上海参展。攀枝花乡勐弄民绣入选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评选名单,极大地激发了绣娘们的创业激情。
目前,猛弄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200多人,开展刺绣培训6期,有州级非遗刺绣传承人2人,彝绣专业村2个、彝绣协会1个、彝绣营销大户4户,刺绣从业者达1000余人,其中,张令琼、李世芬、白玉芬、李美琼被评为“元阳县刺绣女能手”。
如今,攀枝花乡“民绣”已逐步形成刺绣、技艺传承、创新、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六位一体的手工刺绣产业发展体系,让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民绣”也成为了攀枝花乡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作者:徐丽芳 李增喜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