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村美产业兴——河北省灵寿县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2023-04-15 20:0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轩铭

春暖山青,百花盛开。近日,走进河北省灵寿县白马岗村平坦笔直水泥街道上,看到一个个庭院格外整洁,绿植花卉有序种植,彩色墙绘主题鲜明,引人注目,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七山二水一分田”。灵寿是山区县、老区县和千年古县,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广大农村进行了华丽“蝶变”,实现了“村庄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兴”,开启了和美乡村建设新征程。

“党建+自治”,村庄环境越来越美

“学校在开展‘我为人居环境做贡献’活动,孩子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儿,就是和家人们一起打扫家里庭院和门口街道卫生,还要拍摄劳动场景照片,打卡到活动群里,领取当日小红花。”燕川村农民李燕肖说。

在“行陈线”公路燕川段周边环境改造提升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企业家们踊跃捐款,广泛栽种花草树木,架设美丽围栏修建花池,打造出了“一路花草、一路文化”的靓丽风景。还为路边商铺提供免费机械,鼓励其自行硬化店铺周边环境,实现了企业自行硬化路面2万余平方米。同时,采用“你出物、我出力”方式,由广大农村捐献废旧石板、空心板,各村“两委”出劳动力,铺设石板道路3000余平方米。

“我们村基础条件落后,集体收入比较少,看着邻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真是又羡慕又着急!”抓麻村党支部书记董晚妮说,借鉴附近村自拆自建改厕模式,该村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利用现有山场灌木资源,就地取材,编织出系列精美装饰景观带。如用荆条编织“隔离网”替代“竹板隔”,用野花编织成“花绳”装饰农户围墙等,依靠广大群众双手美化了村庄容貌。。

村庄美不美,观摩比一比。4月1日,三圣院乡环境评比拉练活动结束后,同下村党支部书记张三喜说:“今天‘拉练’,我们村获得第一名,乡政府奖励集体3万元!这不仅是对村里工作的认可,更是鼓励我们‘做得更好’。”该乡通过建立“党组织+党员+群众”共谋共建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氛围,充分调到起来了各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变“废”为“宝”,实现生态优

“以前,这里是一个废弃的大口井。”鲁柏山村农民张二小说,因大口井年久失修、常年不用,没有新的水源补充,造成水体瘀滞,气味难闻,直接影响着村庄人居环境,还存在溺水事故的风险。现在,该村决定对大口井进行改造,清理整修后种上荷花,养上了鱼,还建设了一个小亭子,打造成了一个小游园。

燕川乡创新了农村治理思路,将“废口井”变身“小游园”。在鲁柏山村施工现场,村党支部书记白中秋带领村民清理淤泥和杂草,就地取材用石块砌筑井壁和井口,仅仅两天时间就让大口井显示出了新面貌,成为一处新的生态景观小游园。

“以前这条道路不常走,两侧长满荒草,不仅不美观,遇到下雨天还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现在,北洼乡政府把杂草清理出来,带领大家在这里种树,不仅绿化了环境,还提升了我们的村容村貌。”该乡举办的第二届“万亿城市·青年建工”万人公益植树活动上,村民张艳青说,广大领导干部、师生和广大群众奋战荒滩沙地,挥锹挖坑、搬运树苗、培土踩实、提水浇灌,大家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一棵棵新栽种的树苗亭亭玉立、勃勃生机。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实现产业兴

“以前,乡亲们收入主要来源有种地和养殖牲畜,但是现在我们村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村民把家里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民宿,每年旅游旺季户户都有一笔不错的额外收入。”在漫山花溪谷景区旁边,民俗老板田文书说。

随着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各地的“颜值”得到赞扬,旅游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县域内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类型景观丰富多样。拥有五岳寨、水泉溪、秋山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特色旅游小镇漫山花溪谷旅游小镇和国家级4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树桥公园等。同时,横山湖、滹沱河湿地、磁河湿地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形成一线多点的旅游格局,该县被誉为“省会后花园”。

“旅游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餐饮、住宿行业的快速发展,宾馆、酒店、民宿、农家乐依托景区迅速发展起来。”目前,该县现有成规模的酒店17家,农家乐70家,每日能满足游客5000余人的住宿。

据灵寿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彭罗智介绍,2022年全县游客接待人数达182.6万人,同比增长13.9%,旅游产业总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产业真正成为该县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和美乡村快速发展。

作者:郑亚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