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浙江省桐乡市举行“屠甸镇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工作推进会”,同时启动了网格大培训大走访大宣传大调研大服务活动。
网格是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基本依托和基础单元。据了解,桐乡市屠甸镇率先开展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试点工作,坚持市镇村一体、同题共答,逐村逐组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一村一策”网格优化调整方案,探索形成“1+365”农村网格治理屠甸模式。
当天,党建引领农村网格治理“1+365”屠甸模式正式发布。所谓“1+365”屠甸模式,“1”为网格组织体系,即构建1张在党组织领导下,架构于村民小组,与农村社会形态、治理形态相融合的网格组织体系;“365”为网格运行体系,即包联村干部、网格长、网格员3支队伍,事项准入、走访服务、民情处置、绩效评价、队伍激励、工作保障6项机制,村民课堂、村民议事、村民评事、村民热线、村民积分5个载体,推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图为活动现场。
据介绍,为加快推进“1+365”屠甸模式实体化运作,屠甸镇“量身定制”大培训、大走访、大宣传、大调研、大服务五大活动,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网格、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切实保证试点工作出实绩显成效。
活动现场,一批网格长、网格员接过聘书正式“上岗”,今后面对网格治理难题时,他们将精诚合作、集体出战。同时,由青年名嘴、业务骨干、专业讲师组成的“石泾之声”网格宣讲团授牌成立,将深入网格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此外,村社党组织书记还上台接旗“出征”,接下来,将以入户走访、网格夜话、民情纳凉会等形式开展大走访,第一时间响应并帮办基层问题化解。
近年来,屠甸镇不断探索实践基层治理工作,从“板凳法庭”的多元解决渠道到“三治融合”的乡村强社会稳,从“点单监督”的自治共建合力到“金融惠农”的以治理促致富,通过治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乡村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此次开展试点工作,是屠甸镇做优“小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作者:姚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