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的丁场村,放眼望去,成片的蔬菜大棚纵横有序,甚是壮观。村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管理——拔草、采摘,一片繁忙的景象。大棚附近,几辆外省大挂车排队停放在一处蔬菜收集点,菜农们边装车边谈论庄稼长势、分享种植经验,爽朗的笑声和聊天声不时从收集点向四面飘荡。
谈起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们纷纷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丁场村的“代表之家”,离不开代表之家的人大代表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技术指导和资金帮助。
近年来,刘集镇人大始终把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在科学选“家”、规范建“家”,有序管“家”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以丁场村人大代表之家为载体的星级代表之家,建立代表全参与、地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的“三全”工作网络,把“代表之家”拓展定位为代表学习培训之家、履职交流之家,服务群众之家、为民解愁的亲民之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民声有人听、民意有人懂、民愿能实现。仅2022年,刘集镇2家代表之家就接待群众215位,为群众办理实事24件。
2022年初,郭桥村几位群众来到丁场代表之家向接待他们的人大代表、郭桥村支部书记赵忠军反映村内生产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凹凸不平,阻碍了中大型机动车的通行,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赵忠军把问题及时反映到镇人大,镇人大通过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把问题转交政府,并督促实施,目前,在镇政府大力支持下,1条总长约3公里、宽6米的水泥硬化道路修好了,对此群众非常满意。
刘集镇代表之家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积极利用人大代表联系广泛、群众威望高的优势,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该镇把两个代表之家的人大代表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划分区域责任范围,实行包干责任制,真正的沉下身子接地气,逐家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变群众“上访”为代表“下访”。对信访苗头和群众的实际问题,分类梳理,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就交与镇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再由镇人大梳理归类存档,交由镇综治办、司法所等各相关部门单位限时解决,对于重要的信访案件和带有共性的矛盾隐患,会同镇党委、政府班子联席研究解决。这样,基本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镇,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避免了矛盾激化,杜绝了重访及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作者:孙小东 薛海军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