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观点 详情
鼓励体制机制创新 加速“南繁硅谷”赋能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沅津
  • 作者:柯用春
  • 2023-05-09 16:30:09

随着国家“崖州湾实验室”的挂牌运行,南繁已正式步入我国育种“加速器”的轨道,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也向中国农业科技和国家种业“硅谷”迈进了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指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中央12号文中也提出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支持海南开展种业领域改革。

海南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建设国家“南繁硅谷”,将南繁作为未来产业打造,一体推进南繁事业向南繁产业转变。但种业具有区域适应性特点,南繁“两头在外、中间在琼”的旧模式若不改变,将制约南繁产业做大做强,影响南繁作为海南未来产业打造,也很难实现“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的战略目标。

根据种业特点和海南优势,以“内循环”为抓手开新局、夯实种业振兴根基;以“外循环”为突破拓市场,夯实种业强国根基;以“岛循环”为载体推成果,夯实种业联农根基。从而构建南繁种业“三循环”,实现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以“内循环”为抓手开新局夯实种业振兴根基

正因为有南繁这个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明显提速。迄今为止,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应建立种业“内循环”体系,畅通好育种、制种、售种服务环节,构建“育繁推服”一体化种业全链条,注入种业强芯剂。

一是夯实南繁种业“内循环”。落实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建设好国家南繁科研基地,扛起海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高标准建设南繁基地26.8万亩保护区,其中5.3万亩核心区,改善南繁人科研和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聚集南繁品种、技术、人才,夯实南繁种业“内循环”,为国家南繁种业创新提供保障,扛起海南担当,并为南繁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是搭建南繁种业创新平台。首先是加快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国家精准设计育种中心等一批种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全国乃至全球种业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环境,聚集全球种业人才,打造全球种业创新高地。其次是建设全国唯一的生物育种专区,突破生物育种领域的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大幅提升生物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引领南繁生物育种产业化。

三是开发南繁新业态、新增量。围绕“两链一生态”,强化南繁种业补链、强链、延链。首先抢抓生物育种产业化先机,依托全国唯一的生物育种专区,支持转基因或基因编辑产品选育、推广应用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聚力培育生物育种行业领头雁,打造全国生物育种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其次抢抓种业全链条服务业的开发,依托种业龙头企业、国家级科研院所科研优势,构建从田间到品种产权保护的全周期服务的CRO体系,开发CRO服务体系产业链。同时,健全南繁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种业一流产权交易平台。

以“外循环”为突破拓市场夯实种业强国根基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区省份,与全球5360万平方公里热区属同纬度,尤其周边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气候相似、农作物品种相近、农业技术需求相同,是对热区国家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移转化的最佳试验合作区。全球热区也是南繁种业最重要的目标市场,是南繁产业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区域。

一是构建种业转化“外循环”。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前提下,依托国家对外农业援助项目、大型农业企业海外基地,发挥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南繁科技城集聚优势,加快构建“1+N”的南繁种业“外循环”模式(“1”是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N”是多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

“1+N”南繁种业“外循环”是以试验区为中心,示范区为支点,试验区、示范区内外联动,构建面向全球热区以种业为引擎的农业科技合作网、农业成果转移转化网、农业资源协作网、农业信息大数据中心,更好地服务种业、农业“走出去”、种质资源和农产品“引进来”,实现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打通种业进出“两通道”。首先是优化进出港政策,对种质资源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支持南繁种业“走出去”,实行面向东南亚等热区市场的南繁种业出口企业白名单制管理服务。其次是完善进港通道,依托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探索实行边检疫边试验边产权保护机制,提高种质资源进港效率。再者是优化出港通道,围绕“种出粮进”的“外循环”产业链,支持酿酒等专用性作物品种出口,实行订单化产品回收,开展精深加工;支持“大豆南下”,挖掘热区大豆种植潜力,扩大大豆进口多元化;支持瓜菜、园艺等经济作物种子种苗出口先行,拓宽海南热带农产品生产规模。

三是保障南繁种业“两安全”。首先要完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生物安全监管专家委员会,系统指导南繁区生物安全防控;强化检验检疫隔离区建设、管控,守住种业安全“国门”,筑牢外来生物安全屏障;强化生物育种监管,规范海南生物育种行为,筑牢生物育种安全屏障;健全海南生物安全预警防控体系,强化外来生物、动物疫病监测网建设,保障南繁生物安全。

其次要构建种业知识产权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建设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特区。结合南繁种业发展需求,深化种业开放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实质落地;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种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围绕种业知识产权创新和转移全过程,为国际国内种业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受让方提供一站式、全程化、国际化、资本化交易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失信惩戒等机制,构建种子侵权惩戒综合联动机制。

以“岛循环”为载体推成果夯实种业联农根基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必须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关键支撑作用。海南自贸港建设,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面助力种业振兴行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构建南繁成果“岛循环”。海南农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种业育、繁、推、示范展开布局,依托南繁科技城集聚的南繁种业科技力量,整合海南全省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110体系力量,加快构建“科研院所+推广体系+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岛循环”网络。支持南繁科技力量围绕海南热带农业发展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支持推广体系加快本地需求的南繁成果就地转化;支持南繁新品种在本地推广,实现本地农民“首种”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二是建设种业展示交流基地。充分发挥南繁种业优势,依托中国种子大会等种业展会,建立南繁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为专家、企业家、本岛农民提供交流平台,帮助寻找良种;为农民现场培训提供平台,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为南繁新品种、新技术提供“首引、首推”平台,提高南繁良种采用率、农民收益率。

三是夯实硬件基础,强化市场机制,构建科技及种子交易竞价交易平台。以国“崖州湾实验室”为依托,以市场化为导向,抓紧建设“国际种业(技术)交易中心”线上线下双平台。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的实力,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将实力和活力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组合成种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促进我国种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 柯用春(作者系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