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清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保和乡他期村村民普祥国和乡亲们,早早来到地里参加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现场会。
地埂上,今年安排使用的1600套性诱剂排列着准备下地。“在我家地里多插几个‘笼笼’”“给我笼子和杆子,我可以自己去插……”到场参与培训的十多名村民代表围着诱捕器,与技术员开心地说着话,现场气氛甚是热闹。
据了解,性诱剂防控由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诱芯配合使用,通过诱芯持续的散发至空气中的模仿雌性类求偶信息素,吸引雄蛾至诱捕器内,使雄蛾困死其中,从而降低雌蛾交配机会,有效降低后代种群数量,实现防控虫害的目的。
今年41岁的普祥国,一名“职业烟农”,他除了耕种自家30余亩土地外,还接手了外出打工叔伯家的60余亩闲置土地。此前,种植的玉米、烤烟易发生夜蛾类危害,大面积的叶片被害虫啃食,喷施杀虫剂只能杀死虫龄较小的虫体,对于3龄及以上的害虫只能人工捕杀。对于他来说,近百亩的害虫捕杀是件非常头疼的事。
自2013年起,个旧市烟草专卖局陆续在全市各烟区推广使用性诱剂防控夜蛾类害虫,技术员定期清理诱捕到的成虫残体,确保诱捕器持续发挥作用。
“笼子确实能抓到很多蛾子,为我们节约了农药钱。”该技术推广后,普祥国受利颇多,他算了笔经济账:今年他种植玉米50余亩、烤烟40亩、生姜8亩,通过使用性诱剂防控害虫,仅在烤烟上,就可减少人工成本1000元以上。
个旧市烟草专卖局技术员向普祥国(右)讲解性诱剂防控技术要点。
“每个诱捕器可防控3.5亩,每根诱芯可持续发挥效用30-40天,诱捕器安装高度为1.2至1.5米,于移栽后10天内安装完毕……”网格技术员陈爽对普祥国“开小灶”讲解着技术要点。
据悉,个旧市烟草专卖局充分发挥性诱剂防控选择性高、无抗药性、对环境安全无污染的优势,累计推广性诱剂防治夜蛾类害虫7.3万亩。
作者:孙梦辉 文/图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