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帮扶到产业振兴
重庆继续向脱贫地区派出产业指导组5月16日,记者从重庆市脱贫地区产业指导组交接暨基础业务培训会上获悉,为实现从产业帮扶到产业振兴转变,该市继续向脱贫地区派出产业指导组,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为做好脱贫地区产业帮扶,2021年重庆市面向18个原深度贫困乡镇、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组建了“17+18”产业指导组。两年来,全市派出专技人员2871人、科技特派员1275人,到户指导员2.87万名,巩固发展产业帮扶基地5.6万个,打造了脆李、柠檬、柑橘、榨菜、生猪等5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987个产业项目带动124.3万名脱贫人口增收,全市1918个脱贫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2.7亿元。去年底,14个脱贫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44元、同比增长7.3%,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0.6个百分点。
“虽然在产业指导组的帮助下,全市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特色主导产业也基本形成,但存在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农村活力释放不够、农民造血功能不强等难题。”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实现从产业帮扶到产业振兴转变,重庆市继续向脱贫地区派出第二轮产业指导组,并明确要求产业指导组要紧扣产业链、瞄准创新链、加固帮扶链、完善利益链发力。比如产业链方面,产业指导组要会同所在区县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聚焦“一主两辅”,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序推进脱贫产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指导健全乡镇主管、村集体统管、“大基地+小单元”分管、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新型经营主体领管的产业基地“五管体系”。同时坚持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农文旅结合,策划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延长产业链条,并要发展好庭院经济,落实好产业到户支持政策和技术帮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产业指导组主要有三个特点。”该负责人说,一是产业帮扶由过去的技术帮扶到更加注重全产业链指导;二是产业指导从指导乡镇向指导全县域转变;三是从指导产业规划向产业风险防范转变,全力推动帮扶产业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无序扩张”向“规划引领”、“重点支持”向“普遍受益”、“种养环节”向“全产业链”、“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转变,努力打造产业指导的“升级版”。会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还对产业指导组的先进个人、“十佳典型案例”“十佳典型事迹”进行了表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