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新疆奇台县老奇台镇双大门村老奇台镇元享利贞杂粮酿造厂食醋车间内,一口口颇有年代感的大缸整齐排列,里面装满了陈醋,散发出缕缕酸香,颗粒饱满的玉米和新鲜麦麸分池发酵,在工人的不断翻搅下,散发出谷物发酵后特有的清香。
“酿醋是挺辛苦的,特别是翻醅,要随时控制好温度,闻闻气味是否有变化,看看色泽是不是正常……但听到顾客说这醋味道不错,我就很开心。”身为传统手工醋三代传承人的章万泉一边搅动着缸里正在发酵的原醋,一边悠悠地说道。
章万泉今年46岁,奇台县老奇台镇双大门村人,先后务农种地、做杂粮为生,2018年开始学习酿醋技艺,成了乡间的一名酿醋人,并创办了老奇台镇元享利贞杂粮酿造厂。“刚开始都是拉上到集镇、周边村组到处叫卖。”章万泉说,现在他通过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建立电商平台,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年收益近20万元,和村里别的村民种地、养殖比,自己的收入还可以。他也想把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的生活从醋里发酵出“甜”。
“产品如人品,做醋如做人”,“做好醋,做好人”,这是章万泉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他的经营理念和做人准则。在手工醋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他始终要求原材料质量优,配方不改变,投料不减少,质量有保证,价格不提高,包装不过度。从原料进场、碾碎、拌匀、润料学起,从缸蒸、搅拌、入缸、糖化发酵、熏醅、出醋……每一道工序他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目前产品达5种,年产量可达80吨。在满足全县及周边县市的消费需求后,“众奥”手工醋用诚信经营的理念,最新的快捷销售渠道已走出新疆,网销到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随着“醋”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章万泉“众奥” 传统手工醋为双大门村经济发展带来了福音,合作社先后吸纳周边群众近20人稳定就业,同时大量收购周边地区的青稞、玉米、麦麸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我来享利贞杂粮酿造厂上班已经1年多了,每个月的工资4000元,收入稳定了,还离家近,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村民王秀英说。
双大门村地处奇台县老奇台镇东侧,距离县城40公里,全村1200户3300多人。该村以种植小麦、打瓜、玉米、花芸豆等农作物为主,是奇台县远近闻名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奇台小杂粮生产基地。为打响本地传统的特色手工食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访惠聚”工作队结合该村地理优势和特点,积极为产品代言,拓展销售渠道;倾力解决原料、资金和生产上的困难,为产品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奇台县水利管理总站驻老奇台镇双大门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穆剑波说:“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我们工作队到双大门村以后,我们积极做好企业扶持,搞好产业,下一步我们在手工醋这一块争取做大做强,把双大门村手工食醋发展出去,引出去、走出去。”
作者:白云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飞如扎·玉素甫江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