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县地处云南省昆明市北部,古称“洪农碌券”,彝语意为有很多石头的山梁,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的美誉。从县城出发,驱车沿禄大路向北行驶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禄劝县烤烟种植规模第二大镇。
在撒营盘镇砍邓村委会烤烟种植片区,“粮烟协作 绿色生产”八个大字,在宣传牌上格外醒目。据了解,这是村里为巩固提升烤烟产业优势,经全体村民讨论同意后,专门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之一。
作为该镇最大的烟区,昆明市烟草专卖局通过实施“156”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烟农以烤烟与粮食等非烟作物间作、轮作、套种的方式利用土地,并根据烟田、耕地地力和土壤健康状况,采取农艺调控、土壤改良、生物修复、配方施肥、碱性肥料施用等针对性强的技术措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落实绿色生产,最终实现保土、稳烟、增粮。
“烤烟作为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我已经种了20多年了。”砍邓村烟农代表刘绍勇说,过去,凭借传统农耕种植的相关经验,以轮作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稳定烤烟生产质量,但随着近几年植烟土壤退化、病虫害污染加剧,无论是烤烟生产,还是粮食种植,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坚持粮烟共生、和谐发展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机制、建管并重,结合烟叶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烤烟生产形势、农业种植制度等情况,高水平建立“烟叶+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促进烟农增收。”2022年11月21日,禄劝县基本烟田建设和保护工作方案,为全县巩固烤烟种植等多元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工作总目标指明了方向。
今年4月18日,禄劝县烤烟抗旱移栽暨农机农艺融合现场工作会在撒营盘镇召开,“全县上下要大力开创烟叶发展新思路,开拓烟叶发展新空间,建立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轮作、一体发展的粮烟种植关系。”。
4月下旬是撒营盘镇烤烟移栽最为“热闹”的时节,每位烟农都热情高涨。“如今的烟田土壤肥沃,用水、交通都很便利,加之理上打塘一体机、覆膜机、微耕机等烟用机械的普及,生产效率提高了,我们种烟也更加轻松了。等到烤烟收购结束,再在地里种点萝卜,今年的收成就更有盼头了。”烟农张玉好兴高采烈地说道。
“是啊,建设和保护好基本烟田,不仅仅是为了让烟农轻轻松松种烟,更要通过积极构建‘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持续推进烟区粮烟经协调发展,做好烟农增收致富大文章。”撒营盘镇副镇长张津源说。
撒冲村委会划线理墒。孔德荀 摄
2023年年初,撒营盘镇政府就全镇基本烟田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建立了镇政府-村委会-村小组“三级”联防机制。在禄劝县烟草专卖局的大力配合下,通过“烟叶数字化管理平台”“烟田多位要素追溯管理平台”,确保了基本烟田的稳定、基础设施效能的长期发挥,实现了基本烟田“一张图”管理。通过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主导产业优势,大力探索以烤烟合同订单+订单农业合同的“双合同双订单”生产模式,筛选、推广适合撒营盘镇的轮作作物和烟后作物,推动烟叶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据撒营盘烟站站长孔德荀介绍,为推进烟区优化,提升基本烟田利用率以及维护烟农利益。烟站不断对基本烟田建设村规民约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引导烟农积极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与规模化种植管理水平。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好作物—作物、作物—土壤的关系,通过在烤烟生产前种植油菜、豆类、杂粮、绿肥、冬萝卜“五佳”作物,达到“用地养地”,保持良好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烤烟生产结束后种植鲜食玉米、滇红花、胡萝卜和贡菜,逐步实现“以烟促粮、粮烟双增长”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确保全镇农业生产和烟草产业走在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之上。
撒营盘镇作为禄劝县的老烟区,在昆明市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已投入项目资金1161.9万元,将在砍邓、撒冲、卡柱三个村委会进行3873亩的高标准烟田整理,通过后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落实农用机械补贴、增强烟区发展与全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相衔接,倾力描绘基本烟田建设、粮烟协同发展多彩画卷。
作者:马子钧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