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磁县财政部门围绕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开辟多条渠道,积极探索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资金投入有方向。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三农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领域,确保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目前完成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9个,累计投入2850万元, 实现项目收益200余万元,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二是稳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统筹整合财政奖补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92个,覆盖全县11个乡镇、256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群众36万人。主要包括硬化村内道路,村内人畜饮用水工程项目,安装路灯,村内公共环卫设施项目,改造公厕,绿化种植,村内小型水利设施,修建村内公共活动场所,其他公益事业项目设施。三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载体。鼓励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种养农户”“合作社+种养农户”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财政支持谋重点。近年来,磁县财政局坚持以农为本、延伸链条、盘活要素、拓展功能、业态升级的原则,注重把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立足做优农业、做亮产业、做强加工业,以“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为依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先后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连线连片六个山区乡镇30个行政村,进行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结合现有红色资源和电商特色小镇区位优势,打造一条以“红色旅游+电商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提升示范带,以点带面全域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此外,谋划打造西部山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切实发挥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和特色风貌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提升全县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同时,磁县结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群众共同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普遍受益为目标,按照轻重缓急,优先解决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垃圾处理等农民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建设,不断扩大财政奖补政策覆盖面。
发展产业求突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农业产业规模化是推动产业兴旺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财政部门克服收支矛盾突出困难,优先足额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统筹本级其他财政资源,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以北贾璧乡万亩花椒基地建设为依托,持续推进食用菌种植、脱毒红薯、蒲公英、核桃、花椒、生姜等“一村一品”产业建设,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时村营乡以“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带动小屯洼及周边陈庄、西曹庄等8个村实现联建、共建,推动生姜种植规模化,全力建设生姜之乡,打造“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探新路。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一是发挥财政在协调和统筹资金方面的作用,整合部门专项资金向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倾斜。二是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落实涉农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对涉农资金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途径,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2022年,争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000万元,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2550万元,争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73万元。实施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55个,受益群众达35万人。
筹措资金多元化。磁县财政部门把群众生活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不断探索“大专项+任务清单+绩效目标”管理新模式,结合县级财力情况,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需要。充分调动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并采取以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的方式,整合各项支农惠农资金,释放社会各项资金的能量,将整合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所有乡村振兴项目均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着力修建一批质量高、群众拥护、效益明显的惠民项目。
作者:陈玉障 耿可飞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