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3年“恩施土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召开,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金黎平等专家重点研讨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围绕产业定位、品种布局、种薯繁育、种植技术、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聚焦“恩施土豆”高质量发展难点和堵点,问诊把脉,献计献策。
研讨会现场。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建议,“恩施土豆”要坚持科技赋能,找准发展方向和布局,通过改良种植技术和种薯繁育技术,适度规模绿色发展,不断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强化恩施土豆的“硒”特色,让消费者真切体会到“恩施硒土豆”得天独厚优势,同时细分市场,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西南高产高效栽培岗位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郭华春教授建议,“恩施土豆”可采取就地分级加工,提高优质商品薯质量,进一步放大“硒”效应,将马铃薯的粮、菜特性扩大到康养层面,打造高端品牌。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徐建飞研究员和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型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宋波涛教授建议,“恩施土豆”除了利用从200米到1800米的海拔高度差异实现错峰种植上市外,还可以在低海拔地区,通过大棚种植和覆膜等设施栽培措施,推广应用优质早熟品种,实现周年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与会专家在实地调研。
研讨会前,专家组一行先后调研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天池山基地、崔家坝镇茅田坪村和鸦鹊水村千亩优质商品薯基地、恩施硕品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恩施土豆”品种创新、种薯繁育和精深加工情况。
山区马铃薯病虫害如何防治?贮藏保鲜难题如何解决?山地丘陵马铃薯生产如何发展?与会专家在研讨会现场一一解答了马铃薯企业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疑问,为“恩施土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系方案”。
恩施硒资源丰富,有“世界硒都”之称。恩施市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点示范县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近三年来,恩施市政府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帮扶下,恩施市马铃薯市场主体逐年壮大,产业链条逐步健全,产业效益稳步提升,产业影响不断扩大,全市马铃薯年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从“脱贫薯”向“致富薯”的巨变。
恩施州政协副主席戴清堂、恩施市委副书记郭亚妮、恩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亨东等参加了研讨会。他们表示,专家组为“恩施土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拓展了思路,通过发挥恩施生态禀赋,借助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赋能,加快补齐短板,“恩施土豆”一定会实现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在“两山”实践绿色发展中结出更加丰硕的县域经济建设成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泽农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