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青田稻田养鱼,时至今日,是怎样一个模样?在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的龙现村,山还是那座山,田还是那丘田,稻田养鱼的内涵肌理一直得以延续,可仔细观察、耐心踏访,你会发现,“千年稻鱼之恋”正派生出更多新果子。
据了解,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资源复合利用系统。在该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和吞食害虫等功能,这种生态循环系统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实现了稻鱼双丰收。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尽管眼下并非收获季,但“90后”村书记林刘强忙不停。他所在的村距离龙现村不远,名叫根头村。两年前,林刘强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播带货,谋划组建起“稻乡鱼歌”先锋直播间,专业化地进行短视频拍摄、抖音号运营、农产品选品。怎样做得更有个性?林刘强动足了脑筋。如今漫步根头村,绘制着田鱼、水稻等图案的石头,一看就让人知晓其特色。在林刘强看来,美丽乡村就是最佳的营销场景。
在龙现村,作为“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诞生地和核心保护区,这里俨然一个露天的博物馆。游客们可以在此参观农遗系列展馆、华侨系列展馆、科普系列展馆等一系列的乡村博物馆群,全方位了解农耕文化、华侨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特定时节,还可观看传统鱼灯舞表演,或亲自到农田里体验抓田鱼、割稻子、打稻谷等乐趣。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青田人在祭祀天地神明“尝新饭”的时候,会摆放几条烧熟的田鱼,鱼灯舞已经成为当地居民节日庆祝的主要节目。更值得一提的是,青田通过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的有效路径。
据了解,现在,青田做好“一粒米、一条鱼、一座城”的“三个一”文章。“一粒米”,即以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专责营销推广“青田稻鱼米”品牌,对全县稻鱼共生产品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目前,青田农发公司已将稻鱼米销售到全国440多个城市,共有线上平台20家、线下销售点26家。青田稻鱼米的价格也跃升至10元/斤以上,亩均增收1000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一条鱼”,顾名思义即为田鱼。作为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产品,青田田鱼味极鲜,鳞片柔软可食用,是餐桌上难得的佳品。现在,青田正依照“一粒米”成功模式,提高“一条鱼”的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壮大产业、惠及农民。“一座城”则指的是依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以县农发公司为主体,建设了浙西南首个农产品出口销售平台——青田侨乡农品城,让“丽水山耕”系列农产品走出国门,销往世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田侨乡农品城已开设海外专柜73家,主要分布在欧洲29个城市,累计完成农产品出口超过4000万美元。未来3到5年,该县还将再打造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100个海外农产品专柜,实现农产品的“买全国、卖全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祖爽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