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为岁首,农为行先”。阳春三月的中原大地,春意盎然,遍地花香。田间地头刚刚泛绿之时,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蔬菜种植基地,和煦的阳光温暖着一排排塑料大棚。在人们辛勤劳作下,槐荫沃土迎来勃勃生机,处处洋溢新的希望,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就是在一位位“新农人”沾满泥土的手上慢慢变为现实。
幸福是什么?对下岗工人王剑波而言,不同阶段的人生,幸福是不尽相同的。
“我下岗很多年了,下岗之后也是什么工作都做过,也自己创过业,”王剑波一边给西瓜苗整枝一边语调轻快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岗位”,“去年咱们街道开始盖大棚,我从咱村边路过,远远就看见咱这边成片的大棚,非常壮观。我当时就想着要来种大棚,家里人都觉得我包大棚是一时冲动,其实不是,种大棚是我酝酿很久的事情。”
王剑波想包大棚的愿望随着无盐村一个又一个拔地而起的大棚越来越强烈,眼见大棚盖得越来越好,王剑波就越来越期盼着自己能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王剑波下岗后一直在自己创业,如今又钻进大棚当起了农民。“可能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都有一种留恋,种地对我来说是一直很想做的事情……”王剑波回忆,当初一进无盐大棚就被棚里扑面而来的泥土的芳香所吸引,“我和妻子都是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在地里玩,虽然离开农村很长时间了,但刻在身体里的基因不会变,一闻到那股味道就知道这里的土地很肥。”
说干就干,去年春天,王剑波毅然包下八个大棚,决定开始种植草莓,无盐村自此成了东平街道最早开始种植草莓的村之一。
刚种植草莓时,王剑波也是懵懵懂懂,他白天待在草莓大棚,并请教村里请来的相关农技专家到大棚进行技术指导,晚上则抽空看专业种植书籍,对草莓品种、气候、土壤、产量及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还要对此进行防病虫害。“那段时间,人晒得很黑、又瘦了很多,很多朋友来这里都认不出我了。”王剑波笑着说起自己改行的辛苦。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通过一次次地试验、摸索,不断调整、改进,去年年底,王家的草莓上市了,可是如何销售草莓呢?王剑波试着把草莓的照片发到朋友圈,从拍照到修图,从果品拣选到包装设计,事无巨细,都是由他和家人一手操作。刚开始朋友圈里关注他的好友寥寥无几,产品只能靠亲朋口口相传进行推广,但优质的草莓很快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他家的草莓经常在朋友圈里就订下了,慢慢地有超市也要预订。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田野里刚冒出头的麦芽还在寒风中纷纷瑟缩着脑袋时,王剑波种植的草莓大棚里却温暖如春,温棚里草莓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纷纷流向了各大超市,红彤彤的草莓不仅映红了大棚洁白的篷布,还映红了王剑波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一个棚就是一个‘聚宝盆’呀!我今年又多包了几个大棚。”提起自己种植的大棚,王剑波乐呵呵地说,“现在草莓马上要下市了,二三月份我就开始种西瓜了!西瓜四月底五月初就能上市。”
阳光透过保温膜,洒在大棚内,暖意融融,到处生机盎然。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瓜蔓蜿蜒向上,长势旺盛,一个个油亮亮、圆滚滚的西瓜吊在瓜蔓上,正在你追我赶地生长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望着眼前涌动着希望的新绿,王剑波眼里充满自信和期许。
产业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农村旺。去年以来东平县把特色农业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一幅幸福美丽的特色产业画卷正在东平县的大地上徐徐展开,一位位“新农人”便是点缀其中的艳丽色彩,用自己的坚守与努力点亮乡村的新底色。
作者:李丽园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