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提起张兴红,第一印象竟然是这首小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挺拔凌云的青松建立联想关系,还得从他的故事说起。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永兴乡坝山村,土地坡度大,犄角旮旯多,缺水。总之,这里的农民不好当。然而只有小学学历的张兴红却拥有22亩烤烟、100多只羊,11头猪……年收入达12万,盖了房,买了车。在这个偏僻穷苦的地方,他的收入实在让人惊叹,而他“土里土气”的谈话更让人感受到他土地一样的憨厚、坚韧和生机勃勃。
“扎根当农民,泥土出金子”。张兴红说,出去打工像浮萍一样到处飘,还不如扎根土里,但是这个“根”不好扎。他一开始在永兴乡种植水稻、玉米,解决了温饱问题,前前后后种植过烤烟、花椒、万寿菊、魔芋、中药材等作物, 2013年开始种植烤烟,在自己的精细管理和烟技员的指导下,获利近4万元,从此以后才算勉强“在土里挖出金子”扎下根来。
张兴红在地里劳作。王顺文 摄
“做事多想一下,啥子都有办法”。他没读过什么书,不了解太多科学,但是他从不拒绝思考,今年已在筹划着购买植保无人机。在种植、畜牧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作物更适合生长,想办法把不同圈龄的羊隔栏喂养,分批管理售卖;在烤烟种植时,他会合理轮作、种植绿肥,一方面改良土壤,一方面可以将绿肥茎秆喂羊。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他总能比别人的种得好,养得壮。当问到有什么技巧时,张兴红憨厚一笑:“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在做事的时候多想。”
“人要感恩、勤快、重视教育”。当问到获得成功的缘由时,张兴红认为,得感谢政府,解决了水电路的问题,感谢合作社带头开荒,以便有更多的土地来种植作物,还要感谢烟技员,提供烤烟种植指导,他唯独没有提到自己。村民王顺文评价张兴红:“他啊,勤快得很!天不亮就打着手电筒去地里干活,晚上放羊晚了就睡在山上的大棚里。”谈及以后的打算时,张兴红笑着说:“也没有什么打算,就这样继续下去,最重要的是把两个孩子看好,让孩子们好好读书。”
也许所有人包括张兴红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能在这土地里扎下根来,成为村组里第一位靠种烟买上小轿车的人。然而,我们应该想到,扎根土地的农民,就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作者:姚肖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