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科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2023-06-01 11:2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轩铭

汽车在山间盘旋而上,海拔升至1200米,雨霁初晴的重庆武隆仙女山上,袅袅云雾在奇峰秀林中变幻飘逸,宛如水墨画卷。穿过位于山腰坡地的寻梦园高山水果基地,在简朴的农家小院里,摆出八仙桌,围上长条凳,一场老科协农业专家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开始了,老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为高山水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重庆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现场观摩交流。

5月30日,时值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重庆市老科协及“两群”(以万州为中心城市的渝东北11个区县城镇群、以黔江为中心城市的渝东南6个区县城镇群)17个区县老科协50余名农业专家到武隆高山蔬菜和水果示范种植基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荆竹村调研,交流“两群”区县老科协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为促进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建言献策。

寻梦园高山水果基地是老科协“高山水果专家服务基地”,基地创始人胡蕾艰苦创业,10年建园,如今,寻梦园长成一座远近闻名的高山特色花果园。

“高山种植水果,限制条件多,适合品种少。”2012年,重庆市科技特派员胡蕾来到仙女山荆竹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带动村民发展高山水果。胡蕾经多年试种栽培筛选,成功种植了优质蓝莓、葡萄、李子、樱桃、桃等多种水果,形成8大类40多个品种。

“胡蕾将高山水果种植示范与品种推广、品种筛选与技术指导融合,探索解决了中高山水果发展路子问题,弥补了当地高山水果及采摘经济的空白。”老科协专家如是评价。自开园以来,寻梦园高山水果基地吸引了大量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带动了周边高山水果种植和旅游的发展,为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乡村振兴中,老科协专家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彰显老科协智库作用。”重庆市老科协副会长张洪松说道。

武隆双河镇“高山番茄谷”千亩核心示范片。

在双河镇木根村,一排排现代化蔬菜大棚林立在平坦的河谷中,沿着青木公路延绵6公里,蔚为壮观。在这千亩“高山番茄谷”,从育苗场移栽而来的80余个品种的番茄苗正拔节而上。

“高山番茄谷主打高山蔬菜品牌,做优番茄单品,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组织管理和完善生产体系,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武隆区双河镇镇长陈宏介绍,当地农民传统种植甘蓝每亩收入3000元至5000元,改种番茄之后,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而这背后是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的“硬核”技术支持。“调整结构是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选育适合海拔800米至1800米的中高山地区蔬菜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优品优价。”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陶伟林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常年驻守双河镇,在田间地头开展新品种筛选培育和新技术研发推广。如今,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累计筛选出适宜高山栽培的17类39个高山蔬菜品种,让武隆高山蔬菜彻底告别了“三白”(白甘蓝、白菜、白萝卜)时代。

“武隆通过发展高山蔬菜和水果、纳凉经济等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用好科技特派员、农科院等资源,做好科技支撑,同时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张洪松认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核心是农民增收,而渝东北、渝东南17个“两群”区县,位于大巴山、武陵山区,是重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武隆的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重庆两群区县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交流会现场。

“特色产业不是要消灭传统产业,是要让好的多起来,让多的好起来。”他建议“两群”区县聚焦低效果园改造、特色杂粮、食用菌、稻田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做好结构调整,优化利益机制,切实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本土农业专家具有较大优势。”重庆市老科协会长、原重庆大学党委书记欧可平表示,老科协组织凝聚了老科技工作者力量,要跳出区县,把准问题,做好调研,发现典型,培育主体,选育典型,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做好智力支持。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