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亮未来 科技赋能农业

2023-06-19 18:58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婉茹

近日,宁夏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党支部、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党支部、成果转化处党支部等支部联合开展了“沿着总书记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主题党日活动,沿着总书记足迹感受利通区发展,并对吴忠林场果树博士工作站和高闸镇蔬菜博士工作站进行了实地调研。

“历史照亮未来,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利通区发展”

塞上江南,天高云淡,河水滔滔,绵延不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宁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建设美丽新宁夏,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兰花芬芳”,行胜于言,一朵兰花,芬芳全城。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脚步由室外转向室内,走进金花园社区,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所住的社区,也是“兰花芬芳志愿者服务中心”的所在地。

金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5025户、1.38万余人,其中回、满、蒙古、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金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后,为饱经风霜的老社区换了新颜。走进金花园社区,橙色的居民楼与绿色的园林相得益彰,民族团结宣传墙、微党课大屏穿插其中,“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社区邻居节”“建设七彩家园”“四治融合”等一系列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创新机制,矢志不渝提升居民幸福感,成为宁夏各民族和谐聚居的生动缩影。

在交流的过程中,张丽萍书记向大家介绍了“社区邻居节”“社区志愿服务”等日常活动,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杨发表示,希望未来能够与金花园社区联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农业农村建设。

“浴血荣光”,“流金交响”,时光已逝,初心不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初心馆”的内序厅、长河浩荡、浴血荣光、流金交响、首善华章、尾厅等5个主线单元,民俗拾珍、群英竞辉、数说利通和未来展望等4个副线单元,共同回望了中国共产党把初心融入为人民谋幸福之路的薪火相传、弦歌不辍。

利通区“初心馆”东塔寺乡石佛寺村,于2019年10月正式揭牌。初心馆布展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一座集陈列展览、学习教育、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览馆,该馆以党的建设、区情区史、辉煌成就、未来规划、民俗文化等为展陈主体,大视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利通区在党的建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了解利通区发展的动人故事后,也希望在场党员干部能够忆苦思甜、饮水思源,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忆初心、守初心、践使命、敢担当,为农业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枝繁叶茂,瓜果飘香,科学技术赋能农业发展

绵延不绝的果林,沾满水珠的葡萄,鲜红诱人的桃子,口口起沙的西瓜……6月的吴忠林场与高闸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尽是一片瓜果飘香的景象。

在吴忠林场的调研现场,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专家岳海英和贾永华向大家介绍了吴忠林场果树博士工作站的相关情况,并对培育过程中的难点与未来的发力方向进行了介绍和解答。

据了解,宁夏地处西北,4月和5月变幻莫测的天气是果树生长过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突如其来的高温与霜冻均会对果树造成重大影响,且由于农民的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导致果树种植成本难以降低。未来,林场将在新品种筛选、品质提升与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科学技术赋能农业发展,帮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在高闸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专家杨冬艳和于蓉向大家介绍了高闸镇调研蔬菜博士工作站的相关情况,并带领大家走进瓜田,在西瓜拱棚内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科研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高闸镇发挥资源集成优势,整合7个村集体和社会投资,借助科研院校技术和人才资源,建设1800亩集“生产、存储、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授粉时的棚内热得不能待人,”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专家于蓉在介绍时表示:“采用蜜蜂授粉以后,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也能减少农民的辛苦。”

对于新品种的推广问题,于老师也在介绍中表示:“宁夏一直以来种的西瓜品种较单一,新品种虽然初期推广不太顺利,但等大家看到效果,第二年就开始主动联系我帮忙购买瓜苗。”

这一声老师可不是乱叫,在高闸镇的田间课堂中,一群“农民学生”围着农科院的研究员问个不停的情况并不稀奇。

农业科技导师帮带制是利通区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八项创新机制之一。该机制由宁夏农林科学院牵头,携手多个科研院校搭建平台结合利通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通过专家自愿、学院推荐,选聘到利通区围绕肉牛养殖产业、饲草产业、瓜果蔬菜产业,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定向帮带,把产业领军人才、利通区农业专业人员和“乡土人才”当做帮带对象进行专门指导。

2021年5月,利通区申请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时候,利通区委就及时开展了“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导师帮带制”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法,也为科研人员发挥自身价值提供了新途径。

“从零开始,并不容易。”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所长杜慧莹在采访中说:“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取得了如今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2022年至今,宁夏农林科学院为促进科研成果在利通区的转化,由10名宁夏农科院农业研究院领衔落实创建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近期有9个基地通过了由农科院、宁夏大学、地方政府联合组成的专家组的验收。

这些基地通过专家打造,把农业产业中优新品种筛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品质提升及丰产栽培等最新科研成果关键技术摆给农民看,领着乡贤干,在利通区形成了浓郁的农业现代化科技氛围。

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先行县的创建,在打通农业专家进入农业产业的通道机制上做了大胆的探索。杜慧莹、于蓉、杨冬艳、桑婷、刘浩、王永红、殷延勃、高婷、岳海英等一批宁夏农科院的专家领导已经奔波在利通区的农业大地上,为利通区迈向农业现代化贡献着科技力量。

作者:赵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