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倾情驻村帮扶 共谱藏秦协同乐章

2023-06-28 13:14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轩铭

六月的骄阳,如火如荼、把豪放与炽热挥洒大地。六月的乡村,麦浪滚滚,把热闹与繁忙尽情渲染。西藏民族大学驻礼泉县叱干镇张咀村第一书记王新站在村北面那片金黄的麦田中间,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时间追溯到2021年6月,王新从同事石磊的手中接过驻村帮扶接力棒,带着满腔热情和无限憧憬来到张咀村,自此他的一颗心就驻在这个位于礼泉县北部旱腰带的偏僻小山村。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整整两年时间,王新通过“用脚走、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笔记、用脑思”的反复入户走访和积极参与村务工作,驻村工作由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从起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得心应手,他依托所在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积极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创新推进藏秦协同合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大团结、藏秦一家亲”的初心和使命,践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王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最高位置,常怀忠诚之心,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驻村以来,他带领张咀村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高度统一思想,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他始终将抓班子、带队伍、强核心、育后备作为主责主业,通过储备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吸引成功人士回村任职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落实帮扶责任,做驻村工作“内行人”

王新带领全体驻村工作队员,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使张咀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他积极与学校沟通协调,完成了《西藏民族大学年度驻村帮扶计划书》,为张咀村争取到17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利用“9.9公益日”开展宣传,为张咀村养羊场募捐资金52550.84元;积极主动开展调研,做好农户苹果、花椒、菜籽油等农副产品的摸底登记与帮销工作。结合张咀村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深入走访调研,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研究,确定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向西藏民族大学争取产业发展启动资金2万元,用于购买玉米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产品,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立足本职岗位,做基层群众“贴心人”

王新始终将群众所思所想所需作为驻村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细化工作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参与村上的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了解驻村防疫物资所需,及时协调西藏民族大学为村上解决口罩2000个、帐篷4顶、防护服50套,棉大衣10件,消毒液、洗手液若干,总价值约20000元。发挥自身所在二级单位便利,加强联系学校医学院、科研处和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学校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对口支援专家多次开展医疗下乡、科技下乡活动,义诊张咀村群众200余人。为村上购置价值1.5万元的电脑2台、打印机1台,向东庄学校和叱干中学发放4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为张咀村群众和叱干镇教育部门送去一份关怀。

两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长河溅起的小小浪花,于王新而言,却是他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时光岁月。“两年的驻村帮扶,我对张咀村、对村上的群众、对这里的一山一水,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真情,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也收获了无数的温情和感动,张咀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谈及张咀村,第一书记王新顿时心潮涌动,感慨不已。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西藏民族大学驻礼泉县叱干镇张咀村第一书记王新,利用自身所学所长,立足驻村工作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倾情驻村帮扶,为村上争取物资和资金支持,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以及为民解忧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所在的驻村帮扶单位西藏民族大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对接帮扶礼泉县叱干镇张咀村,举全校一万余名师生之力,在资金、产业、人才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先后派出驻村干部近30人,投入帮扶资金100余万元,源源不断地为张咀村输送精神和物质“双养分”,与张咀村群众共同谱写了一曲藏秦协同的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作者:张美妮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