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田 详情
“我帮农民治酸土”行动在广东台山启动
  • 编辑:王澎
  • 作者:王澎
  • 2023-07-01 08:28:14

夏日阵雨刚过,稻谷褪去青绿,粒粒金黄压弯了稻秆。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南村的稻田里,几台收割机正在收割早稻。

“这里是是典型的脱硅富铝化土壤,土壤酸化问题很严重,在2022年年初建设酸化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前,土壤pH值约为4.5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张木在都斛镇南村的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介绍,“这里种植的是当地常见的常规优质丝苗米品种。2022年在水稻种植前实施了各项改良技术措施,各类技术模式下水稻土壤pH值提升0.14-0.42个单位不等,当年的水稻亩产也提升了4%-11.7%。”

6月27日下午,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耕地质量中心”)联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都斛镇启动2023年“我帮农民治酸土”行动。这是今年耕地质量中心组织全国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体系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的三大行动之一,旨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带动全国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体系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察民情访民意,通过创建示范样板田、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巡回指导,推广一批酸化耕地改良治理的综合技术,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耕地问题。

“我帮农民治酸土”活动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摄

由于多年来对耕地不合理的“重用轻养”,我国耕地土壤退化问题十分普遍,当前全国仍有40%左右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问题。耕地酸化问题尤为突出,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壤板结、病害加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据统计,土壤酸化可导致农作物减产20%以上,甚至绝收。在pH值小于4.0的严重酸化情况下,有的地方出现过花生只开花不结荚,颗粒无收的“花而不实”情况。此外,土壤酸化还是南方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酸化的区域在扩大、趋势在加重。据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统计,全国土壤强酸化(pH<5.5)和极强酸化(pH<4.5)耕地面积分别为2.93亿亩和7566万亩,较40年前分别增长72%和720%。不光是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山东省临沭县酸化耕地面积达到全县的50.9%。河南省叶县全县土壤pH平均值在第二次土壤普查至2009年间,平均为7左右,到了2022年就下降到了5左右,该地已经成为河南耕地酸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治理酸化土壤刻不容缓。“我们要针对酸化耕地治理存在的实际问题,集成创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打造示范样板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扩大示范推广,逐步构建为农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为实现酸化耕地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在活动现场表示,今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全面铺开,各省要充分利用普查结果,摸清耕地酸化家底,为酸化耕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推广一批集成技术模式,发挥好项目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示范区作为宣传培训基地,展示酸化耕地治理技术模式和应用效果,吸引项目区外的广大农户跟着学、学着做,推动酸化耕地治理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在2023年“我帮农民治酸土”行动启动后,都斛镇50余位村民每人免费领取了一袋25公斤的适用于酸化耕地治理的土壤调理剂。

“我帮农民治酸土”行动启动现场,向都斛镇50余位农户捐赠土壤调理剂。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摄

“广东承担酸化治理项目3年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土壤调理剂等产品送给农民后,却因为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再加上撒施扬尘大、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打通‘最后1公里’。”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副主任戴文举在都斛镇万亩良田公园旋耕作业现场介绍,“今年,我们将酸化耕地治理的各项农机农艺措施捆绑在农民种植水稻的刚需环节上之后,能减少农机下田次数,降低种粮成本。我们提出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2个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田间的履带式旋耕机经过农户改装,在旋耕作业的同时还能均匀撒施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

今年是耕地质量中心连续第三年开展“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据统计,2022年“我帮农民建良田”实践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国创建核心示范样板田844块、144.59万亩,举办技术培训1839场13.4万余人次,开展技术巡回指导1.3万次,解决耕地质量问题1838项,带动企业捐赠土壤改良物资产品2323吨526万元,建立培肥改良技术模式171项。今年,截至6月27日,在全国已创建核心示范样板田444块合计39.8万亩,举办相关技术培训1601场覆盖8.5万人,建立土壤培肥改良和治理修复模式118项,解决农民实际问题415项次。

图为都斛镇酸化耕地治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师范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摄

图为都斛镇酸化耕地治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师范现场。叶芳 摄

图为都斛镇酸化耕地治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师范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摄

图为都斛镇酸化耕地治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师范现场。叶芳 摄

图为都斛镇酸化耕地治理“一机协同多用”和“多机协同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师范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