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广汉在友谊村创新推出‘村民积分贷’,按照相应规则,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授信,还可直接享受‘积分贷’优惠利率。村民家庭积分每增加100积分,贷款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村民积分贷’一经推出就受到友谊村村民欢迎,实施当天就有5名村民获得贷款,总额达87万元。”日前,为期五天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四川省“积分制”省级调训班上,一场精彩的案例分享给参训学员带来启发。
“耕耘者振兴计划”项目由农业农村部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提升乡村治理骨干能力素质,与腾讯合作组织实施,总投入逾5亿元,计划3年内线下培训10万人、线上培训100万人,以提升骨干人才治理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能力,促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底入列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全省专业化能力培训机构备案目录”的四川西部新农村建设培训中心,作为四川省唯一承办该计划“乡村治理培训项目”的机构,在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为村耕耘者”项目组、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不断地研学培训要求,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现场研学+案例教学+路演汇报”的形式,通过破冰行动、词云图、互动交流、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最终荣获“耕耘者振兴计划”全国十佳培训机构。
因地制宜:输出本地实施“积分制”行动计划
两年多来,“耕耘者振兴计划”将“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办法通过数字化工具推广到了数万个的村庄,其中“积分制”是最为重要的量化依据。
“为村耕耘者”项目组负责人陈圆圆介绍说:“因此我们将培训重点设为以学员为中心,学习‘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的方法,输出本地实施‘积分制’的行动计划,以满足学员解决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落脚点,以不断提升学员运用乡村治理工具和互联网工具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构建激励式、递进式的培训体系,培育一批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能人’,起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培训中心设置了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治理基础、压实“清单制-责任制-积分制”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治理试点成果推广、乡村治理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等多个培训课程。
“非常实用接地气!”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寿保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表示,通过对词云图的学习,对乡村振兴有了直观感受;两堂案例分享课,让他对积分制在水井村的推广和应用“成竹在胸”。
学以致用:用好“云端上”的乡村治理平台
数字化是“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可持续”的关键。为解决数字化乡村治理难题,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将积分制、清单制线上操作,配套推出村民说事、村务通知、“三务”公开、大事记、党群服务日记和书记公开信等功能板块,构建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型。
“川善治”的熟练运用,成为培训中心衡量每次培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心在每次培训中至少设置了一个课时的理论学习和一个课时的模拟操作。据统计,“川善治”在学员中的使用率和熟练操作达标率均为100%。
“村规民约、积分规则、评议规则、积分公示、积分看板一目了然,我们工作效率会获得很大提升。”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乡村振兴局干部杨芳在“川善治·学习日记”板块写道,通过对“川善治”的使用学习发现,这个数字化治理工具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动员线上化,让村民有地方说理、有机会出力,最大限度激发乡村主体内生动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培训项目,今年初,由培训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常务副主任牵头抽调专人、成立专班,秉持“专业化、规范化”建设要求,设立了“耕耘者事业部”专项专研、专项专办。“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对‘耕耘者振兴计划’进行深入研学,将培训内容压实做透,为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刘元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