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22号线是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示范路线,也是首条京冀跨省建设的地铁线,是广大人民期盼已久的重大民生工程。”7月20日,河北省三河市金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宝秋说,该轨道交通路全长81.2公里,共设车站21座,其中三河市境内线路全长约30公里。
据了解,近年来,该市从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
建设“交通一张网”
曹宝秋介绍说,22号线轨道交通建成后,将极大方便沿线广大群众出行,拉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河市将融入北京半小时轨道交通圈,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轨道先行。
在轨道交通22号线神威大街站,记者看到“三河号”盾构机正在区间施工,燕郊站、高楼站、齐心庄站陆续进场作业。预计京唐城际铁路建成通车,燕郊站站前广场完成升级改造,月均客流量达8.8万人次。
在交通路网直联直通方面,密涿高速北延与京平高速对接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力争年底主体完工。北京姚家园路东延京冀接线方案正在就优化调整至燕潮大桥进行研究论证。燕郊汇福路至大厂蒋谭线(蒋谭线四期)、燕郊迎宾路南延2条北三县内部断头路已纳入三河市国土空间规划,并列入“三区三线”争取土地指标,力争2024年进场施工。
据了解,当前国贸至燕郊“定制巴士”已开通7条线路,早晚高峰投运车辆44辆,日均运送通勤人员4000余人次。持续优化北京至三河15条公交线路,日均运送乘客9万人次,与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以及天津市蓟州区实现公交“零距离换乘”。
打造“产业一条链”
在产业工作中,该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大项目承载能力,燕郊科学城起步区孤山片区全面启动,回迁安置小区进场施工,预计2025年完成回迁安置工作,全年计划出让土地916亩,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公服设施建设。科学编制轨道交通22号线5座站点周边TOD综合开发规划。同时,一手抓小企业承载平台,培育兴远高科、谊安医疗、中南高科等37家科创园,目前已建成科创园30家,招商面积336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047家,入驻率51%,力保北京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应落尽落”。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步伐,借助其资源优势,年底前入驻5家合作企业,确保燕郊协同创新基地年内开工。
以荣获“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为新起点,不断丰富惠企“政策包”,扎实推进7方面28项惠企暖企政策,推行“免申即享”,强化“刚性兑现”。今年以来,该市快速兑付资金2351万元,惠及企业175家,市场主体总量达10.4万户。持续优化燕郊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整合社保、医保、审批等公共服务窗口132个,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围绕“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定位,唱响“全员抓招商、全力强实体、全面优结构、创新突破上项目”主旋律,全力对接京津、对接部委,深入长三角、珠三角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参加“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熙麦京津冀(燕郊)现代供应链产业园入选全省“100+10”领办代办项目,中昊防护专用设备研发与生产项目等8个项目纳入廊坊市100个领导包联成果项目。推动建立健全与通州区一体化联合招商等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参加“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等活动。
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严把项目质量关,实施重点项目全流程领办代办,全力运作亿元以上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538亿元,四大特色产业加速集链成群。今年1-6月份,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绿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营收279.3亿元、同比增长8.8%,纳税5.6亿元、同比增长15.8%。
实施“公共服务一本账”
立足“统一标准”要求,狠抓“京标服务”覆盖,持续深化与北京热力、北京环卫、北京建工、北控水务、金都园林等京企市政服务合作。
积极配合推动域内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合并组建应急管理大学,新校区选址初步完成并已纳入“三区三线”。应急部向教育部申报设立应急管理大学,目前已完成公示,教育部即将选派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进校评估,评估完成后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大学前期工作。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成效,北京潞河中学和北京实验学校均在三河设置校区并挂牌开课,通过同标软硬件设施、选派总校教育干部、开展教师轮训等方式,基本实现与北京本部“同形、同构、同质”。
积极践行“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行动,全市现有养老机构8家、开放养老床位8682张、共收住老人4306人,其中京籍老人3315人、占77%。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成为京东“医养结合”典范,燕达养老科教中心及医养康商务中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年内全面投入运营。深化与北京中医医院、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市医院和中医院与北京潞河医院、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力争陆道培医院2024年底竣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血液病诊疗中心。京津30家医院成为我市住院患者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院,我市开通37家住院、门诊和34家门诊慢特病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基本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
确保“生态环境一同护”
联防联治控污染,持续强化与京津环保联动执法,落实京津冀大气污染应急响应措施。
同时,深度治理优水质。南水北调廊坊市“北三县”供水工程(三河段)全线进场施工,2025年供水规模可达3000万立方米。北控水务集团运营管理5座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京B标准,国省市考河流断面、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高标准完成22平方公里东部山区环境恢复治理,“千亩林地、万亩花海”初具规模。利用梦东方等5家3A级以上景区资源及地质资料博物馆、龙珐琅景泰蓝体验馆等特色展馆,着力打造“上天、入地、下海、安全”的研学精品内容和路线。依托“乐游京津冀一码通”小程序,加强景区、旅游线路、精品酒店、民宿等推介宣传活动,着力构建“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
该市相关同志表示,今后工作中该市将全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及河北省、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的“一方案三清单”任务要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四个建设年”活动,有序推动生态环境联控联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努力在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加快发展自己。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李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