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农民合作社观测点交流研讨会在湄潭召开

2023-07-23 12:44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邓荟雯

7月21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农民合作社观测点交流研讨会•暨湄潭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论坛在湄潭县正式召开。

据悉,农民合作社观测点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社科院等四家科研院所共同发起建立的全国农民合作社固定观测网络。旨在通过农民合作社观测点的长期跟踪,深入探究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而挖掘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社发展经验,讲好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社发展故事。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超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培景,中共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副处长肖翼霞,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罗云国,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孔祥智教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苑鹏研究员等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梅主持开幕式。

会议伊始,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培景向论坛致辞。李培景书记立足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精神,强调中国农业大学“强国兴农”的使命与担当。为参会领导、代表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三院两站一体系”的新型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体系,高度肯定了湄潭教授工作站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深入阐述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作用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强调应当因地制宜,探索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教授向论坛致辞:徐旭初教授从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的历史出发,表达了对于湄潭的深切情感,强调了浙江大学与湄潭的亲密联系,对湄潭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湄潭教授工作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为本次论坛致辞。沈建通书记对湄潭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展示了湄潭县的典型特色产业——茶产业、烟产业、酒产业与水稻种植业的优质成果,对各位参会领导、专家、合作社代表“投”湄潭、“游”湄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亮分享了湄潭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一直以来,湄潭坚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的共同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团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发展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丁亮局长对湄潭合作社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民经济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参与度和应对灾害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随后,李玉梅书记主持了合作社观测点的授牌仪式。2017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研究中心共同建立了全国农民合作社固定观测点网络,2023年是新一轮观测周期的起始年。任大鹏、孔祥智、徐旭初、苑鹏四位教授上台为全国到场参会的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授牌,各合作社理事长与代表上台领取证书,并与四位教授合影留念。

在主旨报告环节,苑鹏研究员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几点思考》为题,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小规模家庭经营是农业的本源性制度”的基本国情与当前小农户生产老(高)龄化、兼业化、副业化的基本特征,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制度障碍,实现生产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促进政府职能完善;强化企业家精神,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孔祥智教授主要讨论了实现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两个核心:规范发展与融合发展。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成员界定、决策权界定、分配权界定等核心问题予以阐释,详细介绍了合作社办公司或者入股公司的融合发展形式。徐旭初教授以《面向数字乡村的农民合作社发展》为题进行了主旨分享。徐旭初教授首先对数字乡村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对数字乡村的基础层:信息基础设施、乡村数字素养;控制层:数据中台、应用中台;内容层: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生活、数字决策支持;环境层:政策制度环境;数字乡村的基本结构要素:设施、心智、平台、数据、场景、应用等进行充分地讲解。提出了乡村数字化生产的实现路径、关键问题,并选取了乡村数字化生产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任大鹏教授基于40家合作社观测点数据的分析,做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对观测点合作社产业融合、经营状况、营业规模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充分介绍,展示了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绿色生产、技术进步、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总体数量保持低速增长、合作社遭遇更大市场竞争压力、合作社支持政策相对弱化、合作社对小农户带动能力趋向弱化等现实困境。基于观测分析,提出合作社在农业绿色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社的社会贡献应当得到重视和支持。

在《农民合作社组织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发言环节,浙江农林大学讲师李琳琳基于对浙江多地的实地研究,介绍了乡村运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青神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如祥介绍了本社的“五四一”模式;东台市兴凤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代表李惠平基于本社实际分享了合作社如何有效衔接产业上下游的经验。孔祥智教授对本主题做出了点评。

在《农民合作社机制创新》主题发言环节,石家庄市栾城区聚满种植专业合作社代表贾同斌、砀山县丰产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代表尉燕雨、湄潭县落花屯茶叶专业合作社代表彭忠就本社与小农户的有效衔接、农机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与机制创新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由苑鹏研究员进行点评。

在《农民合作社人才创新》主题发言环节,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讲师刘国强结合自己对雁江区M合作社三年观测的经历发表感受,沂南县富农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代表王友阶从自己的创业故事切入,讲述本社从兴办到发展的完整过程,由徐旭初教授进行点评。

在闭幕式中,徐旭初教授与任大鹏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徐旭初教授从面向小农、面向产业融合、面向新型农业农村组织形态、面向数字时代、面向共同富裕五个方面对未来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任大鹏教授指出,合作社发展首先要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其次要处理好合作社与政府间关系。同时也提出合作社发展应不忘联结小农的初心,继续传承与发扬合作社的经典价值。

作者:周坤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