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是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暨第九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论述,以“耕地安全与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黑土保护的良方、贡献黑土利用的良策、守护黑土丰收的粮仓。
据介绍,针对松嫩平原盐碱土结构差导致的水分下渗速率慢、脱盐效率低、治理周期长、易反复等一系列问题,胡树文教授团队长期扎根盐碱地治理一线,发挥中国农大多学科的优势,与学校相关学科老师紧密合作,创建了“重塑土壤结构、高效脱盐”的盐碱地治理系统工程技术模式。该系统技术模式通过新型生物基改性调理剂重塑土壤团粒结构,增大土壤孔隙度,脱盐效率比传统技术提高了10倍以上。结合控水排盐,合理施肥、选用耐盐作物及高产栽培技术等,实现当年改良,作物当年即可获得中高产,一次改良,多年有效,且成本相对较低。目前,盐碱地治理系统工程技术模式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13个省份推广应用,并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
2021年3月,吉林松原市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荒地改良前的航拍照片。
因为水资源的限制,大面积土地开发不能长期维持水田种植模式。胡树文教授团队提出了“水改旱”的模式:先种植1-2年水稻,利用静水压将耕作层盐碱快速脱除,构建肥沃的耕作层,然后利用当地“雨养”条件,改种旱田植物,使大面积盐碱地开发成为可能。
2021年9月,吉林松原市前郭县红星牧场100公顷盐碱荒地经改良后种植水稻的航拍照片。
这块盐碱地上种植的高粱地就是采用“水改旱”的方式。该项目区100公顷,位于松原市前郭县红星牧场,于2021年实施,土壤pH值在9.8-11.0之间,含盐量在0.4-0.8%左右,为松嫩平原典型的苏打盐碱土壤。采用中国农业大学重塑土壤法改良后,2021年9月24日水稻的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产量达到了6900公斤/公顷。
此后交给种植户种植,在2022年的测产中,平均产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了8860公斤/公顷。2023年,水稻长势和正常土壤上的没有区别。2023年春天,中国农业大学将已经改良2年的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表土运到长春农博园,开始了水田改旱田作物种植模式,高粱长势良好,印证了“水改旱”盐碱地治理模式是可行的。
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类似的成功案例也在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得到了复制和推广,各种作物的产量普遍提高了30%至360%。这些成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胡树文教授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该项技术,为解决盐碱地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作者:胡昊 陈炳昊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