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法治 详情
内蒙古扎鲁特旗:守护通往幸福生活的嘎查路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李亚新
  • 作者:李昊
  • 2023-09-01 17:49:18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曾笑着问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代表,“去嘎查,路怎么走?”时隔4年多,记者走进东萨拉嘎查,只见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旁是整齐的绿化带,一排排沿路建起的瓦房错落有致,村民们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内心的幸福。

“以前,我们村治安很差,自己家养的牛羊猪鸭鸡、种的粮食都有人偷。过年办的年货晚上不敢放在厨房,大门紧闭里面还要安上插销。现在,承包菜地、秋收田地、牛羊棚圈无需人看护,草牧场不用担心有人偷草料,‘路不拾遗,门不闭户’成为风气,这一切都离不开派出所民警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村民感到很幸福!”东萨拉嘎查牧民照日格图说。

“嘎查的路是村民们的幸福之路、平安之路、和谐之路、振兴之路。公安机关作为推进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和维护三农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将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共建共治、警务靠前的乡村警务新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扎鲁特旗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单华齐说。

警灯照亮平安路

帮司机修理抛锚的货车,送生病的孩子就医,送迷路的老人回家……在巴彦塔拉派出所教导员郑宇的记忆中,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正是无数这样的小事让群众更加放心,更加暖心。

近年来,扎鲁特旗公安局聚焦乡村振兴,在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推动乡村警务、警力下沉,打造乡村公路上的移动警务。通过数据分析等前置性的配套警务模式变革,实现精准用警,实施“5+2”“白+黑”的循环式巡逻防控,缩短接处警的物理距离,提升处置速度和群众满意度。同时,实行警务区责任制,将辖区分为7个警务战区,民警每月不定期下警区,听听村民的声音,及时掌握社会动态。经常性组织民辅警对发案多、社情复杂的区域进行针对性巡查,实现让警务赋能“照亮”乡村平安路。

警徽闪耀幸福路

“这两年,社会治安环境好了,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减少了,畜牧业、旅游业也跟着好起来了!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幸福路!”吴云波说起嘎查的变化喜形于色。

近年来,扎鲁特旗公安局通过训练提高全警实战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紧紧围绕侵害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盗抢骗”侵财犯罪,紧盯惯犯、累犯、职业犯,突出打系列、打团伙、打流窜,特别是破获了两起积压20余年的命案,有效形成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同时,开展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为核心的服务工作,建立“户户通”微信群,不断夯实融洽的警民关系,让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警笛奏响和谐路

如今,走在扎鲁特旗各苏木乡镇,随处可见温馨和谐的景象,这一切与扎鲁特旗公安局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警务工作理念密不可分。

扎鲁特旗公安局深入挖掘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新内涵,创新社区服务和管理机制,打造服务型、共建型、安心型村屯,有力提升了基层平安建设水平,唱响了平安和谐的“民生曲”。

同时,该局立足辖区矛盾纠纷特点,聚焦矛盾纠纷超前排查化解,开展千名民警联村包户化纠纷活动。该活动以访民情、解民忧、听民意、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除隐患为主要内容,以联动、联调、联治、联控为合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民警与村镇探索工作人员互动、资源共享、场地同用的运作模式,初步实现合署办公、机制融合的目标,通过社区协同共治、治安联防联控,各类风险隐患得到超前处置、精准“拆弹”,实现了辖区全年命案零发生。

警旗招展振兴路

推行一村一驻村协管员、组建警民联调室、组建“察戈答”服务队、探索“2+N”矛盾调解工作模式、开展守护平安系列活动……这是扎鲁特旗公安局服务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举措。

为顺应新形势下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现实需要,该局党委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入手,强化主责主业,织密防控网络,铸牢乡村振兴“守护之盾”;推行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提高农村地区见警率;完善乡村防控体系网络,强化基础保障,优化警务模式,启动“一所一品牌”警务战略,坚持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派出所倾斜,将“一所一品牌”工作融入立体化防控体系、网格化建设中。

扎鲁特旗公安局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警务模式,不断夯实乡村社会治理根基,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通过推深做实农村警务,全面护航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