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2个部门合力为非正常死亡人员生活困难家属提供救助帮扶

2023-09-02 17:4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张轩铭

9月1日,山西省召开在办理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启动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旨在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强化农村人口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构建对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当事人家庭全方位、多元化、持续性救助帮扶格局。

据悉,山西省公安厅将“在办理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列为主题教育“调查研究”重点课题和“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开展了全省近三年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家庭生活状况和救助情况的基础调研,基本掌握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处置和救助工作中引发社会矛盾、发生次生危害的风险隐患点。在此基础上,日前,山西省公安厅联合教育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乡村振兴局、医疗保障局、总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1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在办理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以公安机关办理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为切入点,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进一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全面形成对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当事人家庭基本生活救助保障的合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提出,既充分发挥司法救助、社会救助、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各自优势,又“握指成拳”形成协同救助合力,完善框架清晰、衔接紧密、流程规范、链条完整的综合协同救助帮扶工作机制。公安机关发挥信息前端优势,及时发现救助线索,联络相关社会救助部门,开启救助保障机制。社会救助相关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对公安机关推送的信息进行完善核实,为拟救助人员提供政策指导,帮助收集申报资料,受理并审批救助申请,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因户因人制定扶贫方案,精准落实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救助措施。

《意见》明确在具体实施工作流程上分为救助启动、实地走访、信息推送、实施救助、结果反馈、跟踪回访六个环节。公安机关在办理非正常死亡案(事)件中,确认当事人基本信息后,组织开展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教育、养老、医疗、就业、住房、心理健康等实际状况,分类送达属地社会救助相关部门,农村人口同步推送乡村振兴部门。社会救助相关部门、乡村振兴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做好分类救助工作。同时,社会救助相关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在1个月内,将已采取、拟采取的救助措施或不予救助的原因,函复属地县级公安机关。

此外,为确保救助帮扶取得实效,对非正常死亡案(事)件当事人家庭成员给予司法救助、社会救助、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后,社会救助相关部门、乡村振兴部门和公安机关定期跟踪回访救助对象,了解救助帮扶措施的实施效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