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京津冀暴雨中的社会应急力量”公益研讨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吴谷枫
  • 2023-09-04 15:37:53

针对前不久京津冀地区极端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后续家园恢复重建中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公益救援问题,近日,由《公益时报》社主办、阿里巴巴公益支持的“京津冀暴雨中的社会应急力量”公益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相关领域专家、公益机构等嘉宾进行了现场分享与探讨,旨在通过研究总结这次突发的自然灾害,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公益救援提供可参考路径。

《公益时报》社社长赵冠军在致辞时说,从社会公益事业近20年的发展来看,企业家和企业公益是社会公益的主要力量或者说重要力量,特别是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他们已经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公益力量”,这支力量有资金、有人才、有组织、有项目、有声量,特别是有家国情怀,往往以大事件为公益行动抓手,既积极响应重大社会事件,同时也利用自身平台创造公益事件。支持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可弥补公力救援体系不足,将次生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四届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史培军详细分析了本次一系列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防灾减灾行动中的得与失。他说,社会救援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注意做好补位,不越位,发挥好作用会事半功倍。我们要让社会救援正规化,尤其要做好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在重大灾害发生时的协同。

此次灾害发生社会救援力量响应及时,动作迅速,灾情高峰时,仅涿州一地就有100多支救援队集聚,但是社会力量扎堆也暴露一些问题。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谭红波就救灾协同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他表示,在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调整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首先要评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准确定位,不要越位。其次是要注重基金会和一线社会组织平时的协同,避免灾害来临时无准备无序的忙乱。另外就是媒体在灾害报道中不能为了流量追热点,一定要准确呈现信息,要有效进行引导,尽力让救援力量和物资的分布、结构更合理。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剖析了当下社会救援组织普遍存在生存困境、技能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他建议社会组织应与120、119等充分联动,在常规官方力量尚不能触及或来不及抵达的地方,由社会力量及时补位。

在会上,本次会议的支持方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北京春苗慈善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京津冀水灾后的救援能力建设,主要聚焦救援装备采购,志愿者保险购买和专业救援能力培训等。该基金会秘书长姚瑶表示,救灾、备灾、减灾等需要各方力量长期持续的投入,社会救援力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要求越高,其长期能力建设和能力提升应值得关注。阿里巴巴公益期待和社会各界一起,支持社会救援力量持续提升救援能力。

作者:吴谷枫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