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无人机在空中有序进行农药喷洒,田地里喧哗,屋内也热闹着,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仓镇的现代农事服务中心大厅,中央数字化大屏清晰展现了田野画面以及各类数据,这是粮食全产业链帮农促富社会化服务项目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
从“一颗稻谷”到“一粒大米”,在很多地方不过是寻常脱壳,在新仓镇却完成了“蝶变”,这与新仓镇党委成立的党建联建“抱团富”分不开。
针对粮食全产业链项目,“抱富团”由镇领导担任组长,4个联建村书记轮值担任项目负责人,定期召开联席议事会,商讨项目合作等,目前已在“耕、种、管、收、销”五个环节上实现全周期管理,打造了稻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基本功能和数字农业、集中育苗、烘干仓储、农技服务、农资配送、农产品营销、农事研学等“1+7”农事综合服务供应链,将粮食作物生产各环节标准化,创新“种植基地+服务联盟+品牌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为稻米产业降成本、增产值。其中,仓禾稻米全产业链基地今年种植水稻11000亩,预计可收获6000吨,其中“嘉兴大米”900吨,产值1800万元。
那共富链又如何“链”起来?据介绍,粮食全产业链项目谋划了一套收益分配机制。由运营公司托底,按照股权分红、固定收益的分配方式,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股权投资10%的保底分红收益以及每亩200元的固定服务收益。农户可实现土地流转二次收益分配,并在原有土地流转收效基础上,制定每三年增长5%的运营机制,确保了农户土地流转收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另外,项目运行还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6万元以上。每年还会提取利润的2%建立共同富裕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建设农业两创中心,扶持低收入家庭和回乡创业人员发展现代农业。从土地流转、劳动就业、年底分红以及未来旅游业创收,农民基本可实现多元、全年“无空窗期”的收益链。
据介绍,今年,由上海市金山区与平湖市联合组建了全国首个跨省市强村共富公司——浙江鑫平田园合作发展有限公司。而粮食全产业链项目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批签约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将项目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为周边广陈镇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吕巷镇、张堰镇等长三角“田园五镇”提供3万-5万亩的“耕、种、收、管、销”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服务。同时,强村公司依托农事基地开发农旅项目,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打造沉浸式农事研学体验,带动乡村旅游兴起。
作者:平组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