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鱼台:培育特色产业富民强镇

2023-10-18 22:11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邓荟雯

良田为纸,禾苗为墨。金秋时节,山东省鱼台县的广袤农田五彩斑斓: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穗、嫩绿的秋葵……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收成和期望,见证着乡村的变化,“多彩画笔”正在绘就鱼台县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红色辣椒:幸福生活红似火

“今年的辣椒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亩地能收四五千斤,期待卖个好价钱。”鱼城镇乔庄村辣椒种植户乔东伟难掩心中的喜悦。

鱼城镇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合辣椒生长。悠久的辣椒种植历史,让鱼城镇形成了辣椒粗加工产业优势,培育出近40家辣椒烘干企业,建成鲁西南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

“辣椒根本就不愁卖,周边的李党村、卜集村辣椒加工厂聚集。”鱼台县旭峰林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高峰说。销路有了,辣椒价格不断攀升,辣椒种植户也越来越多。鱼城镇把辣椒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推动品牌化经营,提升辣椒等农产品的知名度。2020年,“鱼城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不只是鱼城镇,鱼台县的朝天椒栽培产业已发展近30年,主要集中在鱼城镇、罗屯镇、王庙镇、李阁镇。鱼台县是“王守义十三香”“海底捞”等品牌和企业的干辣椒来源地。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年销售总额达3.1亿元,年辣椒烘干量30余万吨,辣椒已成为鱼台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金色水稻:稻谷飘香醉金秋

在王鲁镇陈堂村的有机稻米基地,一幅幅巨型“稻田画”经过雨水与阳光的滋润,由绿转黄,不断变换“衣装”。这些“稻田画”将展示到10月份水稻收割。

“咱‘鱼台大米’,不管是蒸干饭还是熬米汤,口感、味道都是顶级的。”鱼台县丰谷米业有机水稻基地负责人刘宝启自豪地说。

“鱼台大米”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得益于鱼台县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鱼台县地处世界水稻生产黄金纬度带,位于微山湖西岸,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鱼台县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

鱼台县立足擦亮“鱼台大米”金字招牌,成立山东鱼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定统一供种、统一育插秧、统一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绿色稻米生产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农业”“基地+市场”“消费+体验”等营销模式统一销售,实现鱼台大米“品质增值、企业增效、消费增信、农民增收”的目标愿景。

绿色经济:路通民富产业兴

“惠河治理后,公交车通到我们家门口,现在出门很方便,有了好路,我们的农产品也能更好往外卖了,越来越有奔头了。”王鲁镇李集村村民孙莎莎高兴地说。

近年来,鱼台县以构建生态水网、打造水美鱼台为目标,大力实施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堤固、路通、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堤顶路的建成,便利了生活在沿河村庄的村民们,也让周边村镇受益。

沿着惠河堤顶路一路向南,王庙镇炳灵村的秋葵田,已经进入了集中采收期。在阳光照射下,根根秋葵长势喜人。村民把新采摘的秋葵运到村内收购集散点,过秤售卖。

“秋葵被称为‘绿色人参’。我们按照精美小包装、大包装和散装分类售卖,最远卖到了南京。”炳灵村党建专员王然然介绍。

“没想到小小秋葵收益这么好,每亩产量5000斤以上,预计收益过万元问题不大。”种植9亩秋葵的农户张留峰看着筛检中的秋葵笑着说。

在老砦镇许楼村,种植大户盘活了1500余亩涝洼地进行藕虾共作,莲藕变成了“金疙瘩”;在张黄镇于梅村,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建设毛木耳仓储,规划毛木耳交易中心,增强在毛木耳市场的议价能力,释放“鱼台毛木耳”品牌效应;在罗屯镇刘庄村,甜瓜、彩虹西瓜助农增收的效果显著……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鱼台县正快马加鞭在乡村振兴事业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作者:张惠亚 赵诗影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