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能太膨胀,移风易俗不能忘,婚丧嫁娶讲节俭,不丢脸……”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沙德格苏木毕格梯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内,牧民群众们正在排练抵制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的三句半。作为“丰收节”联欢会的重头戏,大家排练得格外卖力。
近年来,该旗不断探索“党建+乡风文明”新思路、新举措,下功夫念好“约、引、润”三字诀,厚植文明新风,以乡风文明之“魂”筑牢乡村振兴之“基”。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向上向善已经成为该旗绘就乡村振兴幸福蓝图最生动的画笔。
“我建议红白事宴(宴席)不要超过20桌,烟酒不超200元,礼金最高300元,酒席每桌不超1000元。”
“我觉得每桌800元的标准就行了。”
“是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就跟过年了,做那么多哪能吃进去了,尽作害(浪费)了。”
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忠厚堂村的“晒阳阳”座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王跃平正在和村民们商议规范红白事宴的村规民约。
该旗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和理事会的监督劝解作用,引导群众逐步理解、支持、参与到议事协商中,探索“就地协商、就地解决”的协商治理模式,建立村民自治新格局,真正实现基层民主协商下乡、进村、入户,让村民在移风易俗中“唱主角”。
“我们组织村‘两委’干部通过走访入户、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方式,把大家关心婚丧嫁娶办事宴、随礼等问题写进村规民约,让‘小规约’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引导群众脱离人情债,倡导新风尚。”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忠厚堂村党支部书记王跃平说。
“人不教不懂,钟不敲不鸣,树不修不长,娃不管不成才……”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十七份子村党支部开展的“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主题党日活动中,支部书记常永利语重心长地说。
该旗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以身边的党员家庭、鲜活的社会事件等话题为切入点,组织党员通过“快板说振兴”“小院讲党史”“议事树下话新风”等形式,给群众讲党的新思想、讲惠农政策、讲传统文化、讲身边模范、讲家风家训,引导其传承和弘扬崇德向善的社会美德。
“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干净人家’‘精巴媳妇’‘优秀志愿者’‘向上向善好青年’‘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全旗广大党员群众向‘最美人物’看齐,从现在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倡导新风尚、弘扬主旋律,真正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乌拉特前旗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树芬说。
“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国庆节前夕,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党员远程教育大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党员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庆丰收、迎国庆”文艺汇演在这里隆重上演。秋收繁忙劳作之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着实为村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该旗积极整合苏木镇党群服务中心、讲习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传习所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巩固提升嘎查村及村民小组党群活动场所建设,使之不仅成为农牧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开展文化下乡、村民文艺比赛、民间文化展演等各种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现如今,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都是水泥路,公厕有好几处,还新建了百姓大舞台,不仅生活越来越方便,文化娱乐也越来越丰富了……”乌拉特前旗苏独仑镇苏独仑村村民乔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兴地说。
作者:李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