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整季夏日的炙烤,这里的每一颗果子吸收了充足日照,口感清甜略带一丝果酸,让你在入秋后,仍然能品尝到盛夏的味道——这是记者在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火龙果基地采访的最大感受。
“这一片原来都是荒山,因为土质不行,村民们种什么都不结果。”沫阳村黄元梅说,现在都种上了火龙果,在种植过程中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化学激素、不用农膜、不用转基因种子,并以酵素、沼液、蚯蚓为肥料,这是种出高品质火龙果的“秘诀”。
在基地果园,一排排色泽艳丽的火龙果,宛如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藤蔓上,工人们穿梭其中摘剪成熟果实、分拣装筐……现场一番忙碌景象。
“昨天合作社就通知我,今天要摘2万斤,因此我组织了20个村民来采摘!”黄元梅告诉记者,基地务工的村民由她组织,,因此每月固定工资3500元,其他务工群众则按照每天100元结算。
“我们这个年纪到哪儿打工人家都不要了,现在在火龙果基地干摘果子,除草之类的活,不仅能有收入,还能带带孙子,照顾家,比去哪里都好!”已经60岁的岩田村四组的村民胡晓琴一边把刚采摘的火龙果装筐,一边和记者聊着。
采摘火龙果装满一筐后,胡晓琴就把它背到集中的收储点,交给负责人。像这样的工作胡晓琴每天要重复十七八趟。
据了解,沫阳火龙果种植基地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利益联结分红和带动就业等方式持续助民增收,年分红54万元,固定用工31人,临时用工1500余人次,年发放工资130万元。
如今,罗甸正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提升、加工提升等三项措施,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促进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张燕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