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会议活动 详情
“麦(油)后棉集中成铃-吐絮质产协同栽培技术”应用观摩与研讨会在江苏盐城举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丽颖
  • 2023-11-10 15:48:46

近日,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麦(油)后棉集中成铃-吐絮质产协同栽培技术”应用观摩研讨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兴化市安丰镇小麦后棉花和大丰区稻麦原种场盐碱地大麦与油菜后棉花技术应用现场,观摩了该主推技术应用效果。同时,专家组对示范地进行现场估产,兴化和大丰八五折籽棉产量分别达到5367.8 kg/公顷5150.7 kg/公顷。

南京农业大学周治国教授立足于植棉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生产方向,提出解决麦(油后棉量低质劣问题的技术路径:建成麦()后棉集中成铃-吐絮的紧凑个体和高光效群体。重点介绍了麦(油)后棉集中成铃-吐絮质产协同的“生育调控、株型调控、养分调控”核心调控技术,以及麦(油)后棉籽棉产量4500 kg/公顷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长江流域棉区近10年来示范的攻关成效。周治国教授介绍,2013年该项技术在江苏棉区集成应用开创了长江流域棉区机械采收的先河,该技术的应用使得麦(油)后棉避开了病虫害高发期,实现减肥20%以上,且棉花质产协同提高。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表示,该技术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棉区温光资源,挖掘产量潜力尤其盐碱地的产量潜力,有效缓解了长江流域粮棉争地矛盾。他建议,专家要加快技术研究创新,促进棉花绿色、高质发展,助力长江流域植棉面积恢复和机械化水平提升,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项目参加单位相关领导、专家、盐城农技推广总站技术人员、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员及种植大户等参加了会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