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全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608.94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20.93%。多年来,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土壤剥蚀,肥力流失,生态失调等,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提高。近年来,沾益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统筹考虑人居环境提升和乡村振兴发展,积极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新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提升。
综合整治,打开生态修复新局面
在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吴家庄村,小流域治理项目让5000余亩辣椒刚刚喜获丰收,项目区内群众种植的生长的蔬菜绿意盈盈……村里通过小流域治理恢复了生态,绿水青山带来了经济效益,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沾益区盘江镇吴家庄村2019年小流域治理项目部分成果图。顾正晖 摄
吴家庄小流域地处沾益区盘江镇,在全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白浪水库径流区内,该区域地形复杂,坡耕地集中且比重大,水土流失面积为15.03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73.5%,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及农业发展,同时也对白浪水库水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2019年,沾益区在上级部门关心下,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水源保护为核心,在该村规划实施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布设坡改梯0.298平方公里、种植经济果木林0.07平方公里、栽植水土保持林1.02平方公里、保土耕作6.46平方公里、封育治理7.18平方公里等工程。同时,有效结合吴家庄村人居环境提升规划,新建(修缮)休闲广场、风雨亭、公厕、环湖步行小道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经过治理,吴家庄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03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95%以上,每年新增蓄水25万立方米以上,流域内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植被覆盖率达到56.8%以上,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水源地得以充分保护,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全面提高。在村庄村容村貌有效改造提升的同时,农业生产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提高,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00余元。
统筹兼顾,治出乡村美丽新画卷
行走在盘江镇杂木菁村,整洁的房屋、干净的广场,青瓦白墙与绿树掩映交织,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庄里,漫步在小流域治理的项目区,新建的生态河堤上,鲜花盛开,健康步道干净整洁,凉亭、路灯等设施一应俱全,给村内群众提供了一处散步、观光的好地方。“过去这里有不少垃圾,道路也坑坑洼洼的,住在附近的居民最怕的就是刮风下雨,到处雨污漫流。今年,区水务局在这里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后,这里‘改头换面’,既干净又整洁,成了不少人散步遛弯的好去处。”杂木菁村村民说。
近年来,结合全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沾益区水务部门精心谋划、认真研究,遵循“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原则,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在盘江镇实施杂木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杂木箐小流域土地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单一,水土流失严重。按照“三区”设计思路,以流域内水系和村庄周边为治理重点,对小流域内面源污染和人居环境进行同步治理,改造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景观。
项目自2023年4月开工以来,综合采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及保土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实施坡改梯工程0.06平方公里、种植水土保持林0.15平方公里,封育治理6.8平方公里,保土耕作6.5平方公里,同步实施村内污水收集和村内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污水收集池、生态氧化塘等设施,新建休闲广场1座。工程的实施,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2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预计提高到49.9%,污水收集及处理率达85%以上,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大力整治村庄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村民满足感和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杂木箐小流域工程主体已完工,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村庄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有效整合,助力乡村旅游新发展
位于沾益区龙华街道的红瓦房村是全市选定的6个乡村振兴先导工程之一,2023年9月28日,红瓦房村正式开园,截至目前,累计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了沾益城乡融合发展特色旅游村。2023年,在全区多个部门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的同时,区水务部门因地制宜,在该村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在保护水源区和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时,兼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沾益区龙华街道红瓦房村实施的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工程。顾正晖 摄
红瓦房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于2023年启动前期规划,项目全程采用参与式设计,通过群众代表大会确定小流域设计方案,项目规划治理面积18.91平方公里,在实施必要的梯田工程、溪沟整治、坡面水系工程、保土耕作、封育治理等措施外,新建库周亲水步道,迎水面两侧种植湿地水生植物,另一侧种植水杉营造周边环境,同时种植水保林和经果林0.95平方公里,对红瓦房水库进行生态修复。项目规划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和地域乡土气息,统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流域水系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营造精致整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落。
目前,红瓦房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市级批复,正积极向上争取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将为红瓦房村开展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特色旅游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推动红瓦房村实现田园变景区、农家变客舍、“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小流域综合治理让沾益水土保持措施得以全面发挥效益,蓄水效率、保土效率显著。“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1平方公里,(其中,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72.1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治理计划任务160平方公里的128.2%,累计减少土壤流失量16.37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沾益区在建小流域治理项目1个,规划实施项目6个,计划到2025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1.26%。下一步工作中,沾益区水务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申报和投资力度,为沾益高质量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注入水务动力。
作者:顾正晖 吴丹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