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后黑龙庙村推进乡村振兴观察
北京市延庆区有个张山营镇,北依海陀山,南临官厅水库,地理位置优越,镇域资源丰富。在张山营镇西南部有座占地近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后黑龙庙村。近几年,后黑龙庙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民三大主体,盘活土地、房舍、农产品三大资源,克服人才、资本、市场三大瓶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美丽休闲乡村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延庆样板”。
“政府+企业+农民”多方合作共同参与
以前,后黑龙庙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玉米种植为主,村里少有的几户养牛户也成为了村里环境的“绊脚石”,一到了刮风下雨,街巷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臭气熏天。
“那时候外面发展得快,每次回到村里,都觉得太落后了,想做点什么。”2004年,当过养殖户,开过大卡车,在外务工的村民杜皂银便下定“想为村里干点事”的决心。第一次当“官”的杜皂银并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向村里的老支书们学习治村经验。“要想富,先修路!”杜皂银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村里修路。
李晓鹏 摄
杜皂银号召村民们共同出钱修路,有的村民出钱,还有的村民当义务工。“那时候我自己在外面有正式工作,相比其他人收入稳定一点,老杜召集大家开会说要修路,有不少人支持,这是对大家都好的事儿,当时每家人多多少少都出了力,可以说这条路是全村人一起修好的。”曾为修路出资的村民张合生想起当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对外交通畅通了,村里的环境仍是问题。在杜皂银心里,养殖业太粗放,而且破坏环境,每天生活在村里的村民幸福指数也不会高,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发展。2007年,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杜皂银又下决心要优化产业、整治环境。
后黑龙庙村一直有种植葡萄的历史,当时正赶上上级有对种植业的政策补贴,杜皂银便同班子、村民商议后,决定要转型发展种植业。
跟着国家政策走,肯定不吃亏!抱着这样的理念,2008年,后黑龙庙村抓住上级政策机会,扩大规模种植了600多亩的葡萄。同时,杜皂银和村“两委”挨家挨户劝导、协调,村里的全部养殖户也进了“园区”,后黑龙庙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由于优势地理位置以及品质优秀,当时村里种植的葡萄也渐渐有了名气,村民们吃上了葡萄的“甜蜜红利”。但在后几年,种葡萄的人多了起来,葡萄销售价格低迷,村里又缺乏种植劳动力,葡萄种植业走入下坡路,杜皂银又开始找起了其他“路子”。
恰在此时,镇里组织村书记到张山营村的“大隐于世”民宿进行参观,给众多村书记提供发展思路。2015年,尝试将自家院子改造成了民宿,取得了不错反响。“一个晚上5000元?”当时在延庆还是新鲜事物的民宿,大大超乎了杜皂银的意料,也让他看到了发展的机会。
自从集体学习后,杜皂银就成了“大隐于世”的“常客”,不是“享受”而是“取经”,更是抓住村里发展的机遇。后黑龙庙村需要引入产业发展,“大隐于世”需要扩大规模摸索经验,一心干事的领导干部和有梦想的创业者一拍即合,为后黑龙庙村发展拧成了一股绳。
“土地+房舍+农产品”做足加法激发动力
“把自家的房子租出去,建民宿?”对于新鲜事物,村民一开始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没人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杜皂银却想试一试,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建了后黑龙庙村以租赁方式运营的第一个民宿。时尚、现代的精品民宿,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尝鲜,也让小村儿变得热闹起来。村民看到了民宿产业的发展前景,也陆续加入了民宿产业发展大军。目前,后黑龙庙村拥有精品民宿小院30余个,不仅有效盘活闲置房屋,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提振了当地群众建设家乡的信心。
李晓鹏 摄
“大隐于世和后黑龙庙是相互成就,想当初刚到这里看到情况时我们也很犹豫,但我看到了后黑龙庙领导干部和村民对发展的渴望和决心,做生意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更重要的是选对人。”与后黑龙庙村共同发展起来的,还有张海超的大隐于世,在这里取得的有益探索让他们有了更坚实的底气,几年来,大隐于世逐步扩大规模,还向区外以及其他地区发展,最远的大隐于世在海南,并且根据市场发展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打造产业链,向露营、研学等新兴业态发展。后黑龙庙村虽然民宿开得越来越多,村民自建民宿的也不少,但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不乱定价格、不搞乱市场,像张海超这样有经验的经营人才也愿意帮助其他人,大家共同良性发展。如今,后黑龙庙村在政策支撑和村两委的引导下,企业和农民实现了合作共赢、良性发展。
“人才+资本+市场”唱响“协奏”突破发展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2019年,后黑龙庙村提出了“东种果,西建街,南涵水,北栽林,中心建民宿”的村级产业规划,致力于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乡村民宿为主体,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式全要素供给的全域旅游模式。
一直以来,后黑龙庙村一直坚持种植葡萄,2019年,合作社扩大规模出资种植的70多亩小品种葡萄,在今年已经正式挂果,进一步丰富了农业产业发展,也让人们能重新品尝到以前的“老味道”。位于村东的4座大棚里,果香四溢,绿叶缠绕的藤蔓下,挂着晶莹剔透、形似玛瑙的葡萄,饱满丰润,令人垂涎欲滴,葡萄藤下是各式各样翠绿的蔬菜。上面种葡萄,下面种蔬菜,来游玩的客人不仅能品尝葡萄的甜蜜,还能亲手采摘绿色蔬菜,都是能带回家的农产品。
李晓鹏 摄
当初的养殖业也已经过“疏整促”整治退场,草坪婚礼、露营、烧烤,牛棚变身时尚屋,现在这个“山脚下农场”同样交由“大隐于世”进行管理运营,不断进行市场开拓,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集农事体验、萌宠养殖、百草药园、儿童游乐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今年10月,羊驼科技小院落户后黑龙庙村,为游客提供了住宿之外的又一休闲好去处。如今,村里不仅有了冷库,村史馆、人才会客厅、数字化管理展示厅也正在建设中。
“不能停下脚步,还得加强学习。”虽然后黑龙庙村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在杜皂银心里,离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目标还远远不够。基层干部是农村发展的能人,更是农村发展的领路人,这句话在杜皂银书记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会始终把精力放在村民身上,放在村子的发展上,奔着目标去,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
在后黑龙庙村的游客接待中心,后黑龙庙村“两委”干部、企业经营者、镇党委干部以及区内相关部门,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后黑龙庙村以及区域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这些主体虽然定位不同、路径各异,但扬长避短、合作互补,形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大合唱”。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