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在西双版纳举办

2024-01-04 18:16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

10月20-22日,以公益力量助力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第十届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慈善联合会和西部地区近四十家公益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益力量如何更好服务乡村建设。

论坛现场。

据了解,西部公益论坛是西部地区多家公益机构等共同发起的,旨在通过论坛的分享与深入探讨,为西部的公益组织搭建互动交流、合作共进的平台,带动和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公益组织的发展,是西部公益领域重要的行业建设平台,在西部地区的公益组织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南都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谭翼表示,由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西部地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比较旺盛,但公益行业的发展还相对薄弱。这也是作为一家关注公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长期支持西部社区服务创新公益论坛发展的动力所在。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围绕“从内外融合视角看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社会组织要参与乡村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开展坚实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仝志辉就“公益组织与乡村振兴探路者先行经验的有效传递”主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先行经验的有效传递先要借助合理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比能学能看见、有问题有过程有办法、有人物有思考有启示,以此来影响和带动更多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高万红讲述了云南社会工作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状况及其优势。她说,社会工作机构参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是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主战场在人才振兴领域。云南农村社会工作起步早,社会工作者专业公共体意识较强,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并且在资源链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云雾之中的河边村。

此次论坛的举办地河边村是一个瑶族村寨。脱贫攻坚期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团队整合地方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多方优势资源,以民族特色村寨为定位,又融入现代风格,为河边村成功打造了“瑶族妈妈的客房”,让村里摆脱贫困,走上了振兴之路。经过几年的发展,河边村已经形成了独立运营的良性机制与复合型产业体系,村民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河边村美丽庭院。

论坛上,勐腊小云助贫中心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董强全方位阐释了“河边试验”的公益意义。他说:“2015年的时候,全村有且只有一个旱厕。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厕所的变化,折射了村民观念的变化。‘河边试验’就是通过对乡村全方位导入现代理念,来促进其内生性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农民有持续的获得感。公益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也是如此,农民认可了、满意了,公益的价值就实现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