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加快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2024-01-12 11:15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忆宁

1月11日,记者从北京市昌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区今年将抓好五个方面工作,持续推进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互促共融、相得益彰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布会上,昌平区常务副区长刘晓东介绍,昌平是首都的平原新城,也是生态涵养区;既有城市建成区,又有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深化城乡治理任务重。作为“四区”建设之一,近年来昌平加快“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去一年,昌平区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我们平稳有序解决了瑞缘国际、源泉山庄、小沙河、马池口村等一批拆迁、拆违历史难题,成功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围绕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实施农村劳动力安置及集体产业建设利用行动计划,北七家沟自头、沙河丽春湖等5个劳安房项目建成投用,在拓展产业空间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223亩,昌平区被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范围,高质量完成238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兴寿镇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南口镇花塔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涉农区首位,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刘晓东介绍。

今年的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提升平原新城功能,打造区域功能凸显、城市面貌更新、乡村活力迸发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工作目标。就如何绘好这一蓝图,刘晓东表示,当前,昌平“四区”建设已迎来积厚成势、多点突破、全面提速的新阶段,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规划引领。制定实施分区规划近期实施方案,推进剩余63个街区控规、6个镇域规划加快编报,推动实现镇域规划全覆盖。严格“三区三线”管控要求,落实“村地区管”工作机制。用好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保障规划有序有效实施。统筹推进未来科学城土地资源整理,供应住宅用地35公顷以上。有序释放小汤山、北七家等工业园区产业空间,加快崔村工业区、水屯工业区供地,全年供应产业用地2000亩以上,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抓重点区域。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节奏,推动昌平新城东区土地上市再提速,重点抓好中心区商业MALL、滨水商街等商业地块供应,一体开展设计、建设、招商,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加快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落地建设,推动回昌东路年内前建成通车,尽快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优良、居住品质一流的魅力新城。聚焦昌平老城区提质,统筹推进老城区城市更新和功能织补,逐步带动老城区有机更新,让新老城区两翼齐飞、一体发展。

三是抓疏解整治。主动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好“疏整促”组合拳,拆除违建23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60公顷。动态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深化桥下空间、护栏拆除等专项整治,确保治理类镇街如期摘帽。加快推动沙河老牛湾、南一村、城北六街等城中村改造,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是抓更新提升。深化南口新市镇建设,加快实施南口三大厂改造,同步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和成果转化空间,打造“科学家小镇”。加快盘活永安热力厂等闲置资源,推动沙河站东部地区更新。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推进回天综合服务中心等55个项目开复工,实现人大附中等30个项目建成投用。实施道路建设攻坚行动,推进安立路等56条道路建设,实现北清路等20条道路竣工。加速推进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和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设,全力推进霍营综合交通枢纽、新龙泽等微中心建设。同时近年来,通过拆违腾出大量空间,将加强腾退地块规划编审和开发建设,重点用于发展高精尖产业、织补公共服务短板和美化提升环境品质,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五是抓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率先打造兴寿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建成一批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加快推进国家未来农业中心等项目建设,扶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博士农场。强化草莓、苹果等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加快昌金路农文旅融合提升项目,办好北京农业嘉年华、苹果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精心打造崔村苹果宴、延寿民宿群、兴寿艺术季等特色名片,新增一批星级民宿和网红打卡地,多元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刘晓东表示,下一步,昌平区将紧抓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建设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这一目标,积极谋划落实新一轮政策措施,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推,加快打造互促共融、相得益彰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昌平贡献。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