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的大会发言上,特邀界政协委员李永生表示,目前,北京市农业中关村正处在夯基垒台、资源导入的发展阶段,科技资源聚集和创新成效初步显现。但也存在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尚不完善、物理空间载体支撑不足、创新生态体系亟需构建等问题。
为此,李永生提出五个方面建议。
一是支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农高区是当前农业中关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目标定位是建成世界领先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农业中关村建设先导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农业创新型企业集聚区、京津冀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区。”李永生表示,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农高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建议市级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协助推进农高区申报创建。
二是加强土地政策支持。不仅要适度增加农业中关村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用地指标,还要支持区属国资平台自持部分产业用地,建设公共孵化场所,为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另外,建议参照市级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将农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研发用地的土地出让年限由20年延长至50年。
三是多渠道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一是建议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中关村建设。相关资金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围绕产业“卡脖子”问题和农业生产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并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二是设立市级农业中关村发展基金,拓展农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三是支持商业银行创新信贷方式,根据智能连栋温室等项目的需要,推出“地上物抵押+无形资产质押”的创新性金融贷款产品。
四是打造高精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建议将农业和食品领域纳入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二是建议市科技、农业等部门推动农业领域国家级、省部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地农业中关村。三是支持农业中关村所属区域与在京涉农大学、科研院所、专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合作共建农业中关村技术转移中心。
五是建设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李永生表示,农业中关村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特别是2023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科学家、教育家和企业家参加了大会,国内外反响强烈。建议市里对建设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心给予大力支持,助推国际交往中心之建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