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聚焦特写 详情
新春走基层丨杞乡农民合唱团的幸福歌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作者:张国凤
  • 2024-02-08 09:43:24

在“中国枸杞之乡”宁夏中宁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白天干农活,晚上忙排练,他们就是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如今,这支由一群农民组成的合唱团已小有名气。

新春将至,记者一路追随他们,倾听这些白天扛起锄头、晚上敞开歌喉的农民,如何用他们的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一大早,姚建平忙完家里的活,就来到村部活动室和伙伴们排练,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曾经一张嘴就打哆嗦的她,如今唱歌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她指着两位正在练习的老人告诉记者:“你看王付花唱歌时的表情多好看,她总是骑着三轮车带孙子来练歌,一坚持就是好几年。73岁的王正兰,是我们团岁数最大的,坚持唱歌4年了,每次排练都很积极。为了春节演出,我们夜里都在排练,下了雪,非常冷,但是她都坚持下来了。”

红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潘舂雨告诉记者:红宝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世代生活在“贫甲天下”的西海固山区,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上个世纪9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从穷山沟搬迁过来,凭着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国家惠民政策扶持下,将曾经一片荒凉的“土沙滩”,变成如今瓜果飘香的“金沙滩”,从贫穷逐步走向富裕。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新的期盼、新的追求。

2019年4月,移民村成立了合唱团。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农民用自己的歌声和精神风貌表达脱贫致富后畅快喜悦的心情,唱出对国家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的感恩情,也展示小康路上农民的新风采。

卖麻辣烫的王小萍、剪头发的魏东萍、经营电焊铺的党玉明、做房屋粉刷的王虎、从事彩钢加工的曹丽、带孙子的王付花……如今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随着合唱团声名鹊起。

“白天我一个人要种20亩玉米,晚上再累我都会来到合唱团学习。以前家里生活条件差,没有这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党的扶贫政策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赶上了好时代。现在,家家都喝干净水,出门就能买到菜。住上了学区房,孩子上学更放心。”58岁的合唱团成员王付花激动地说。

“把自己的家庭搞和谐,就是最好的文明实践”。“掌柜的以前有时间就下棋、打麻将。加入合唱团后,有时间就给我教歌词,每天一起排练,一起回家,一起锻炼身体。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都比以前好多了。”林彩霞话音未落,敖志强笑着说,“现在出门一片绿,枸杞、杏树、桃树、核桃树什么都有。生态环境干净了,人也得收拾干净。”

“老师教得好,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新知识”,听歌、记歌词、学普通话,填补了魏东萍业余时间的空隙。她最大的收获是“签到的名字写得越来越端正,碰到人敢说话了”。

“以前连当观众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是舞台主角”。“以前麻将馆、小饭馆是大家聚集场所,现在合唱团是大家的集合地。”农民合唱团已成为成员们培养兴趣、化解矛盾、聊天交友、共同进步、促进团结、调节情绪、慰藉心理的大舞台。合唱团时而低回、时而澎湃、时而轻舒的歌声,如黄河波涛,激荡着听众的内心。

新年新气象,合唱团的愿望也要实现了。4月团员们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新的征程开始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