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村里传统土布做成高端新中式旗袍,当卖不上价的山楂成了两会代表们餐桌上抢手的糖葫芦,当咱村用大袋子卖的大米装进“妈妈的味道”真空包装袋……来自农村的代表们行李箱里好货还真不少!
味儿还是那个味儿,农产品效益却发生了乘数倍的增长。适应新消费需求,采用新销售方式,给土特产“穿新衣”,不仅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乡村好品,也带动土特产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当新农货“遇上”新消费
“一斤山楂果1块钱,做成糖葫芦,三颗一串,能卖四块五,快递包邮到家,收益一下子翻了十倍。”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绿农兴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巧云说着,手里举起一串被糖包裹得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冰糖葫芦大碗茶,那是我们儿时的记忆。以前不好卖的山楂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受欢迎的老北京冰糖葫芦,身价也一下子涨了。今年我们的糖葫芦还供应到两会上。 ”
对准市场才能做好卖得出去的好产品。“想想看,多少人会买一斤山楂回家,但人们茶余饭后来一串解腻的糖葫芦却是锦上添花。”岳巧云接着分析,“为什么是一串三个,而不是以前那种大串?因为小串更好卖!人们过苦日子的时候要来点糖,日子变甜的时候,则需要甜和酸味串在一起。 ”
精细研究市场需求,升级农产品,是农货卖好价、提效益的关键。“我们那么好的传统土布非遗文化,如果不走出去,不被年轻人接受,怎么能传承下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一直呼吁,非遗文化产品要转化为商品。“我们村的土布从不为人知到现在土布产品卖到了全国,还打响了‘原村土布’品牌,因为我们每年花大力气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布料、新款式。”崔雪琴边说着,边拿出行李箱里的土布新中式西装、旗袍,款式新颖,料子摸上去很舒服,“这些布料都是纯手工打造,一套衣服卖到1千到上万不等。我们市场定位很清晰,就是小众高端群体。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喜欢上土布新中式服装、家居布艺,这与我们的精准研发创新密不可分。”
多元化、绿色化的消费需求呼唤更丰富、更健康的农特产品。“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了,愿意为更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买单。”在黑龙江和河北代表团驻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赵治海代表正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陈雨佳代表支招,怎么能把产品卖得更好,“你们黑龙江的大米品质好,再搭配些我们河北的小米卖,不仅口感丰富,营养更全,还能提高价格。”
这个提议也为陈雨佳打开了思路:“我们现在已经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大米包装产品,高端礼盒大米卖到二三十块钱一斤,但进一步打开市场还是需要新产品。赵老师的思路好,大米小米组成‘黄金搭档’混着卖,我们回去就试试!”
“八仙过海”打造销售新模式
90后的陈雨佳脑子灵活、思路清晰,返乡创业后的重点就在农民最薄弱的产后销售环节,帮助农民把大米销售价格翻番。陈雨佳在销售模式上用了不少新点子。“‘庄主认种’模式是让城里人来认领一亩田,把生产全过程通过追溯平台展示给‘庄主’,除了大米,还可以搭配鸡蛋鸭蛋等土货销售。‘粮票定制’模式也是针对长期客户,一张粮票10斤米,吃完了再兑换,不会浪费,也总能吃到新鲜大米。”陈雨佳说。
怎么想到的粮票定制?这也是陈雨佳的小心思:“对很多人来说,粮票有着特殊的记忆,用粮票比一般的米卡更有意义。”陈雨佳当然也不会放过电商的销售机遇,合作社的大米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店铺,而且建起了电商直播间,“接下来要对接助农直播,把我们的好大米卖得更远。”
数字经济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大好机遇。“合作社现在基本上都是靠电商销售。”岳巧云说,“数字经济能激活一整个地区的特色产业。我们做电商直播,需要介绍产地环境、当地特色等,相当于推介了整个地区,也能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女儿在电商平台注册了我们原村土布的账号,每天发土布产品图片。”年过60的崔雪琴把新电商销售交给女儿去做,“效果还不错,很多人看了就找我们买土布。你看,几乎每天都有订单。”崔雪琴边说着边把订单展示给记者看。
新消费、新场景、新营销,村里的土货正在“镀金”中闪闪发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王子涵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