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走南闯北 今朝回乡创业 云南昭通镇雄县为返乡创业者“搭桥”纪实

2024-04-29 09:51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燕

“昔日走南闯北外出打工,今朝回乡创业致富。”这是在浙江省永康市打拼多年的一批镇雄籍企业家的共同心愿。

镇雄县是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力资源大县,总人口171万,有农村劳动力79.11万人,县外务工人员规模49万人,仅从事五金、纺织服装行业的就有20万人。近年来,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抓住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农村劳动力从“向外输”到“往回引”搭桥解难,帮助3.53万人返乡创业就业(其中创业1.48万人、就业2.05万人),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逐步转变,让产业在家门口聚起来、企业在家门口兴起来、群众在家门口富起来。

摸清底数搭“决策桥”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村(居)民小组或易迁点楼栋为网格,由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帮扶干部担任网格员,全面摸清县外技能骨干、管理人才、创业能人及返乡创业意愿等情况。其中县外务工能人主要摸清就业地点、从事工种、技能水平、工资待遇,县外创业人员主要摸清创业地点、创业类型、资金规模、带动就业能力、返乡创业意愿。目前,已摸清10.2万名“五金工”、9.8万名“缝纫工”、2万余名“能人老板”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返乡回引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外派站点搭“沟通桥”

“在省外能为我们家乡人回乡创业介绍政策、交流感情、开展服务,我感到十分自豪”。镇雄县驻浙江永康返乡创业服务工作站站长涂勋介绍,仅在浙江金华地区,“镇雄五金工”“镇雄水晶工”“镇雄缝纫工”就超过10万人,其中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成长为企业家、管理者和技术能人,他们回乡创业意愿十分强烈。“我们在这里一边为务工群众转岗调岗和维权保障提供帮助,一边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企业家座谈、宣传讲解帮扶政策、发布建设家乡倡议书、组织返乡考察等前沿服务”。

在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门窗

目前,镇雄县采取驻外站点常态招引机制,在务工人员较为聚集的浙江永康、广东清溪、上海松江、安徽湾沚、云南昆明成立5个返乡创业服务站,与劳务输出工作站、招商引资工作站合署办公,在返乡创业前端当好“娘家人”。同时,抓住春节期间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县乡村每年至少召开1次返乡能人座谈会,邀请老干部、老党员、务工模范、务工能人及已返乡创业者,围绕五金产业、纺织服装、电子装配,以及竹笋、生猪、肉牛、辣椒等重点领域,讲述家乡巨大变化,解读返乡发展优势,宣传返乡创业政策,鼓励返乡投资兴业。

强化政策搭“扶持桥”

镇雄籍创业者朱衡琼,2016年开始创业,由于资金不足申请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后在2021年转型从事托育行业,又申请了“333”创业贷款,平均每天对30多名婴幼儿开展托育服务。这是镇雄县创业贷款扶持的众多创业者之一。

2022年以来,镇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创新发放“333”创业扶持贷款2000户6000万元(贷款3万元、全额贴息3年、吸纳5人以上就业奖补3万元、每年1000户),促进1992农民工、8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就业4968人。2021年来,全县共发放创业贷款4787户9.07亿元,促进1867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0987人。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聚焦高原特色产业布局、五金产业园和纺织服装产业园用工需求,采取“定向式”“订单式”等方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来,共培训45363人次,为辖区重要产业、重点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务工群众关注创业、参与创业、返乡创业,2021年来,共培训3689人,切实提升创业者市场竞争力和驾驭力。为帮扶车间发放奖补。对于返乡创业者,吸纳5名及以上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的,给予就业帮扶车间奖补。2021年来,共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04家次,发放补贴452万元。

走进园区搭“用工桥”

“我们紧盯全县五金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布局,坚持人力资源服务进园区,选派优质人力机构入驻园区,收集企业招工信息,通过走村入户、直播带岗、现场招聘等方式,协助企业招工人,帮助群众找工作。”镇雄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担任秘书长朱邦介绍,协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回家过年·镇好就业”“红石榴就业行动”等大型招聘会4场,举办“百场招聘进百村”21场,为产业园区企业提供线下招聘服务。今年春节过后,为产业园区举办“直播带岗”4场,为辖区企业推荐用工8000余人次。

在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防晒服装

同时,镇雄县依托创业基地——省级电商物流创业孵化园,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场地、业务培训、信息推介、企业注册、财务咨询和融资对接等服务。目前,孵化园拥有管理团队8人,创业导师55人,在孵企业51家(其中返乡创业8家),孵化企业25家,促进创业86家,累计直接带动就业2200余人,辐射带动就业人员5000余人。

作者:董夏泓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