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红薯种植时节,在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后溪村的田间地头,数名农户正在抢抓农时栽种红薯苗,起垄、覆膜、栽苗、覆土、浇水,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后溪村属蕉城区二十四个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是金涵畲族乡最大的山区村,全村以种植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460余亩,林地面积9280余亩,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该村在遍访群众、集思广益,摸透村情、把握产业的基础上,理清了“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搭台、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入股参与”的发展思路,成立了金溪甘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做深做活甘薯文章,点亮藏在高山里的“薯光”。
“结合村情实际发展甘薯产业,建立甘薯合作社,带动‘家门口’就业30余人,2023年,后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大大促进了集体农户双增收。”后溪村党支部书记吴淦说道。
据了解,金溪甘薯专业合作社于2023年获评“蕉城区农业十佳企业”,主要种植福薯604、湘薯75-55和福宁薯20号等淀粉加工型甘薯,面积约365亩,亩产平均达2500公斤,产量约1825吨,直接产值达370万元。
“两年前就听说咱们村成立了一个甘薯专业合作社,不仅运营得有模有样,到年底还有分红,经过一番了解,我也加入其中种植了125亩甘薯,年产是188吨左右,年收入可以达到近30万元。在种植过程中,还时常有农技专家下田教学种植技巧、传授种植经验,咱们后溪甘薯的口感可以说是香、甜、粉、滑俱全。”甘薯种植大户吴煜说完便竖起了大拇指。
如何将甘薯产业继续做强做优,推动来自后溪的甘薯向“产得好、卖得出、卖得好、卖出品牌”发展,是后溪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的命题。
在蕉城区委组织部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帮扶下,后溪村积极向上争取通水通电等农业相应配套设施,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投资30万元建成约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甘薯加工厂房。该厂房配备有碾米机、粉条加工器械、烘干器械等设备,主要以淀粉加工为主,年加工甘薯淀粉90吨,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为甘薯产业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供应链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过不断探索发展,成功注册“宫下洋”集体商标,并按照“五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让甘薯发展走上规模化、商品化、品牌化、订单化之路。
后溪“小甘薯”正一步步做成振兴“大产业”。蕉城区派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吴孝礼说,后溪村还邀请了本土“畲小仙”团队直播带货,以打开线上销售市场,拓宽致富路,目前销量高达120万元。
下一步,后溪村将持续推动甘薯产业纵深发展,因地制宜做足做活土特产,创新引导甘薯产业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进一步讲好后溪甘薯故事,蓄力打造农村农民增收共富的甜蜜事业。
作者:吴虹憓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艺璇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