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湖北黄冈武穴市四望镇油菜示范基地举行“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测产,应用了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栽培生理团队“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的120亩耐迟播早熟油菜,实产菜籽产量达到151.554kg/亩。
华中农大植科院教授汪波介绍,该示范点前茬为水稻,播种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选用华中农大选育的耐迟播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采用了种子包膜、弱苗促壮、追钾抗倒、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本次采用联合机械收获方式测定实际产量,于5月6日上午直接收获。田间测产结果为:“联合机械收获实收田块面积3.2亩,机收籽粒湿重618.78kg,杂质含量6.5%,水分含量25.2%,按标准水杂11%折算,实产菜籽产量151.554kg/亩”。
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肖长惜为组长的专家组意见认为,“在‘稻—稻—油’模式下将耐迟播早熟油菜品种选用、种子处理、弱苗促壮、追钾抗倒、机械化收获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有力推动了长江流域三熟制油菜产量提升,可促进长江流域冬闲田开发利用。”
“迟播油菜能有这个产量非常不易!”汪波介绍说,湖北省现有再生稻面积300万亩左右,双季稻面积400多万亩,再生稻或晚稻收获后,接茬一季油菜,因播期推迟导致出苗差、成苗弱,迟播油菜产量、效益低而不稳,农户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加大了再生稻和双季稻区撂荒风险。针对三熟制迟播油菜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油菜栽培生理团队依托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抗逆增产增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省重点研发项目“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选育”,通过联合攻关,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关键技术”,并实现丰产,对增加迟播油菜生产效益、压减冬闲田面积,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