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湖南衡阳雁峰区:“清牌瘦身”为基层减负增效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吕璐芳
  • 作者:梁嘉伟 周琪
  • 2024-05-16 17:22:31

“以前,社区服务中心各个窗口的牌子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想办点事又不清楚去哪个窗口才能办。‘清牌’之后,牌子少了,指向也更明确了,办理业务直接就能找到相应的窗口。”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黄茶岭街道幸福社区居民周正国向记者讲述“清牌”前后的变化。

今年以来,雁峰区针对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的机构牌子、制度牌子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清牌瘦身”行动,通过“合并同类项”,找准“最大公约数”,着力破解“牌子满墙”现象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使基层得以“轻装”上阵,减负增效,回归服务本色。

雁峰区岳屏镇兴隆村综合服务中心门口挂牌大大减少。

小牌子反映出大问题

牌子上墙,看似是一件小事情,背后反映的却是一个大问题。

在以前,村(社区)挂的牌子有某某“室”“所”“站”“中心”“协会”等等,涉及党群、综治、文体、计生、科普、经济、调解等近20个工作领域。然而,村级组织要么“缺兵少将”,要么相关政策不精通,不一定具备与满墙牌匾相匹配的工作力量。

黄茶岭街道高兴村党委书记刘伟直言:“村‘两委’只有6个人,以前挂了近40块牌子,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哪能忙得过来呢?即使全员出动,还是力不从心,有时不仅‘牌子’上的任务无法完成,连本职工作也受影响。”

黄茶岭街道党委副书记王华卿告诉记者,以前就有居民群众反映,之前五花八门的牌子“挂得满满当当、乱哄哄”,其实根本看不明白,也不关心,有事还是直接找村(社区)干部。

对此,有的基层干部表示,以前门里门外都是牌子,一面墙上十几个制度,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其实很多牌子就是有名无实的“花架子”。

“挂牌本是为了明确职责、服务群众,但如果过多过滥,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以挂牌论成绩、以牌子装门面,那就失去了挂牌本身的意义,不仅加重基层干部负担,耽误为民办事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刘伟说。

“清牌瘦身”为基层减负

“以前,村里图书室门口挂着十余块牌子,我们在里面看书的时候,经常会有不同部门的人过来检查。”黄茶岭街道高兴村村民贺忠桥说,“现在把牌子拆掉了,我们可以安心地看书学习了。”

聚焦村级组织挂牌与功能布局不匹配、便民服务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雁峰区委组织部联合区民政、司法、文明创建办、残联等职能部门,采取召开专题会、实地调研、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下沉各镇(街道)对村(社区)承担的各类事务、挂牌数量和上墙制度等情况进行摸排调研。

据统计,雁峰区48个村(社区)有各类“中心”“之家”“工作室”“服务站”等牌子2000余块,平均每个村(社区)办公场所的牌子多达40块。对此,相关职能部门梳理出需要整合的牌子71块,继续保留及完善的村级组织工作事务32项、村级组织提供证明事项31项,为进一步厘清村(社区)权责边界以及后续清理挂牌打下基础。

“清牌瘦身”行动开展以来,雁峰区结合村(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试点逐步健全村级组织事务备案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党政群机构要求村级组织协助或者委托村级组织开展工作事务的制度依据、职责范围、运行流程,其中“清牌”最多的村(社区)共撤除标牌56块。各个村(社区)一改过去牌子“满天飞”的情况,各类形式主义的现象也随之大大减少。

“现在绝大多数牌子都清理掉了,不仅清爽敞亮多了,一年下来还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岳屏镇前进村党委副书记王磊说。去年,前进村村委会挂满了各种机构牌子、上墙制度30余个,如今,村委会大门左右两边仅醒目地挂着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4块牌子。

减牌子不能减服务

规范挂牌后,雁峰区各村(社区)挂牌数量虽大幅缩减,但服务流程得到逐步优化,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走进白竹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整洁明亮,门口牌子少了,制度上墙也规范了,还设置了4块多功能显示屏,社区服务功能一目了然。“现在牌子少了,会议少了,工作群少了,也不用扎堆坐班,能抽出更多时间上门走访服务居民。”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区党委书记刘娟告诉记者,“清牌瘦身”行动将社区工作者解放出来,有助于社区工作者下沉到居民中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准确把握居民诉求,面对面服务居民、处理问题。

白竹皂社区办事大厅服务功能一目了然。

在摘除各类机制牌子、减轻基层负担过程中,雁峰区进一步落实了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非清单内事项,不得转嫁给村(社区)承担,不得以行政命令方式向村(社区)派任务、下指标、挂牌子,从根本上减轻村(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增强自治服务功能,提升基层为民服务水平。

“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雁峰区委基层办主任杨九宁表示,“清牌”的目的是服务增效,以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为契机,推动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谋发展抓落实上。

今年以来,雁峰区还加强源头治理,调整区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名单,出台10项基层减负责任清单及31项批会发文“只减不增”负面清单,大力整治文风会风不实、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雁峰区纪委监委在推行“室组地”联动监督的同时,牵头整合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等监督力量,推行“多督合一”督查,聚焦旅发大会、文明创建、城乡治理标准化、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重点工作和底线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实行“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次通查”,统筹规范监督检查事项,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心无旁骛抓工作。

今年一季度,雁峰区会议同比减少6%,发文数量同比减少4%,微信工作群组、政务APP进一步整合规范管理。现如今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安心干业务、做服务,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作者:周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