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三下”“四上”,让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2024-05-16 15:53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袁雅茹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联合通州区人民法院开展签约和授牌仪式,共同推进村级解纷联络站建设,有效整合司法专业资源,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

村级解纷联络站,就是设在村民家门口的服务站。“矛盾纠纷越早化解、越快化解才能越有效果,将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将纠纷化解于萌芽阶段,能够更加有效满足群众的解纷要求。”通州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王国生说。

这只是漷县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小切口。“三网融合共治”的工作模式正在帮助全镇403个“村居网格”,逐步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村村都有,漷县镇为何能把“党建网格”压紧压实,把工作做在群众心坎上呢?

漷县镇坚持政策理论下网格、工作力量下网格、服务管理下网格,扎扎实实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我们包片领导、包村(社区)干部坚持每周三常态化下村(社区),开展安全检查、人居环境整治、接诉即办、拆违等工作,切实凝聚镇村合力,推进重点问题解决。同时,坚持每月至少走访群众10户,把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家门口,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转变。”据漷县镇党委书记郭枫介绍,目前司法所每周下村“送法律服务”不少于4次,并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为北堤寺村31户村民调解拿回了拖欠多年的土地流转费用。

漷县镇坚持上门问需、上门问计、上门解难题、上门送温暖,以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团员青年为主体,有效压实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把服务群众落在实际行动上。

在张庄村,按照多数村民需求,在村中心位置建设敬老文化广场,丰富百姓文娱场所;在吴营村,设立“百姓议事厅”,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接待,及时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在马头村,设立了24小时便民服务电话,为每户村民制作发放一张写有“两委”分工及电话的便民服务卡,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在漷县村,党总支将废弃库房改造为综合政务服务大厅,村干部坐班值班,5000多名村民实现办事不出村……

党建引领强带动,变“被动”为“主动”;精准服务暖民心,变“单向”为“双向”。在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三下”“四上”中,漷县镇基层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服务群众的本领得到显著提高,民急民需民忧民盼得到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以党建引领和资源整合赋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了通州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和一张名片。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冠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