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以“乡情京韵颂盛世,凝心铸魂促振兴”为主题的第35届北京农民艺术节“乡村大舞台”顺义区专场展演在赵全营镇文化中心举行。
展演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学生、老师和家长表演的《二十四节气歌》中拉开帷幕。表演者以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一年四季、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和自然之美。
《我们是驻村第一书记》由16位顺义区驻村第一书记表演。节目深情描绘了驻村第一书记们深入农村、服务基层的生动画面。他们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带到农村,帮助村民们提升生产技能,拓宽致富道路。他们带领村民们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同书写了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顺义区赵全营镇14位农民带来的舞蹈《万疆》,用红色长绸扇作为道具,象征祖国壮美山河,向观众传递着顺义区农民的骄傲和自豪,以及对祖国富强、山河壮美的赞美。
京东大鼓《美丽顺义》,国家级非遗项目董派京东大鼓第三代传承人聂树永创作并演唱,曲调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以其独有的韵律,演绎着顺义和美乡村“新画卷”,引发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除了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来自顺义区的3位“新农民”代表还现场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宣讲。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大孙各庄镇纯然农场李艳、田野上的文学社——仁和镇村民张丽和永远年轻的大国农匠——赵全营镇兴农天力合作社陈领,这3位新时代农民代表结合自身经历,生动地讲述顺义区农业农村领域发生的多彩故事,宣讲感人至深,凝聚力量,温润人心,鼓舞斗志。
展演现场设置了顺义土特产展览,各种果蔬及手工艺品集体亮相,市民不仅可以尽情品尝、选购顺义的优质土特产,同时感受、体验了顺义独有的历史、文化、民俗,更进一步了解顺义的三农发展成就。
此次展演全程通过新媒体平台“北京顺义”APP、“北京顺义”微信视频号、京彩三农快手号、北京数字文化馆等平台进行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219.12万人次。
展演当天恰逢顺义区14万亩小麦大规模开镰,在开镰仪式上,顺义区副区长冯江全宣布开镰收割。今年顺义区开镰季的主题是:麦向丰收、麦向幸福、麦向未来,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促进粮食安全,弘扬“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良好风气。
4台智能收割机,在赵全营镇万亩示范方麦田中齐头并进,隆隆机器声中,田间小麦颗粒归仓。2台免耕播种机,在小麦收获后,同步完成了夏玉米的播种工作。
开镰前,顺义区种粮大户,北京兴农鼎力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陈国龙、北京兴农鼎力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司庆振作为行业代表围绕如何种好粮,端牢中国人饭碗,确保农机作业安全,颗粒归仓进行表态发言。“兴农麦友会”成员代表发出呼吁,节约粮食,守护我们共同的粮食安全。党员代表发出倡议,用实际行动,为顺义区“三夏”生产贡献最大力量!
近年来,顺义区通过实施各种政策鼓励农民种粮,包括生产补贴、农资补贴,以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种粮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一批热爱农业的种粮人涌现。
今年,顺义区小麦生产涉及19个镇,播种面积创历史新高。临近夏收,顺义区统筹谋划、协调各方、集中力量,全区计划投入小麦收割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1400余台(套),组织农机手350人左右,筹建了11支“三夏”农机抢收抢种应急服务队;储备种子、农药、肥料等8200余吨,全力保障“三夏”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据了解,顺义区以“麦向丰收、麦向幸福、麦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了寻麦香开镰季系列活动,包含麦田健步走、割麦子体验、特色面食打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市民可以在田间走一走,欣赏田园风光,拉满情绪价值。还可以在后沙峪农场、分享收获农场等现场体验收割小麦、磨制面粉等项目。最后到野谷生态园、河北村民俗园以及柳庄户村義善坊,打卡鸽杂面、鸽子肉馅饼、乡村特色面食、五谷养生馒头等美食,品鉴麦香。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