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崇山万壑松——追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

2024-06-19 06:31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邓荟雯

“石渠光秃秃的,都没有树……”

“说谁石渠没有树,我们大家就是石渠的树,我们都是石渠的参天大树!”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于高寒缺氧,树木无法存活,整个县城看不到一棵树。位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的石渠县,也是四川最难抵达的县城之一。

在又一次前往石渠县的路上,他坚定地对同事讲,人活一辈子就是要做事,为人民做事,为国家做事,为时代做事。不仅在石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敢于扎根,勇于做事,必做成事。

18年间,他扎根浙南山区基层,一年内走遍超过400个村庄;3年前,他作为浙江驻川工作组组长奔赴四川,他又把那里当作新的开始,结对的68个县,不管山高路远,他一个不落走完,带领154名干部和一千多名专技人才打造一批批实力过硬的优质项目,直至生命的尽头。

他说,何为芳华?那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2024年3月25日,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组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峻因病逝世,年仅52岁。

峻岭崇山万壑松。

现在,正有一群人,跟随他的脚步,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把乡村这篇大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跨山越海 携手前行

盛夏,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镇集中村吊瓜基地里,工人们正穿梭在瓜棚下,一个个嫩绿色、圆滚滚的小吊瓜,正在枝桠间随风舞蹈,好似在诉说着它们来到这里的故事。

“一颗金种子,长汶一藤牵。”

两年前的春天,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浙江长兴吊瓜”落户汶川。

这源于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王峻带领浙江154名干部来到四川,开展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

几年来,一个个“造血”产业落户巴山蜀水,见证着浙川之间绵长情谊和协作硕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于王峻而言,产业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石,是他时刻关注的事情。

在走访调研中,王峻发现吊瓜及棚下经济作物的优势。他建议将浙江吊瓜新品种免费引进汶川,带来专人驻点,进行生产过程全程技术指导,同时在漩口镇集中村建设“百亩吊瓜”示范基地,打造“汶川吊瓜子”品牌,推动漩口镇产业转型升级。

再过几个月,吊瓜即将分批成熟,等到那时,连村党支部书记也会加入大家采收吊瓜的队伍中来。“去年,这个瓜籽有这么大,”晌午,在基地旁的一家农户院坝外,几位瓜农正眯起眼睛,畅想着秋天的瓜熟蒂落。

只是,他们的王峻书记再也不能来给乡亲们庆贺丰收了……

同样跨越近2000公里入住汶川的还有湖羊。

2023年,以“湖羊”为媒,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在汶川县水磨镇寨子坪村打造占地约10亩的湖羊养殖基地,100只湖羊乘上货车从长兴出发,“东羊西送”开启了两地奔共富的新征程。

“他一直是我们的好班长,好领导。他反复叮嘱我们,湖羊养殖基地建设必须如期竣工。在四川干事不仅仅是要达到考核标准。”汶川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永新记得,凡是王峻考察过的项目,他均要一一过目,看得很细,问得更细,一定会亲自跟进。

“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尽快对接人员技术,”汶川县政府办副主任王辉回忆,去年5月,王峻再次到汶川县水磨镇调研湖羊入川项目。

就在王峻离开后的第二天,水磨镇寨子坪村湖羊养殖场的湖羊首次产仔成功,这标志着浙江湖羊已经适应了汶川的生长环境,且成功实现配种和繁殖。彼时,陆续出生的48只小羊好奇地打量着新家,它们或依偎在母亲身旁,或凑在农技专家手旁吸吮奶瓶里的乳汁,暖意融融的场面,让很多人湿了眼眶。

是的,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他们的王峻书记。

他曾许诺,待羊出栏,他一定会再来。只是这一次,王峻再也无法和大家共享这份喜悦。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亚楠说,王峻一直是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只要是他有时间,总是忍不住研究工作。他格外重视浙川两省文化和旅游交流,常常琢磨如何做强文旅融合,让四川土特产走向大市场。

多年来,王峻从未停下脚步。他奔走在招商引资的路上,不断为浙川合作牵线搭桥。他提出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帮助建起了牦牛、茶叶、花椒等一批专业市场。

赴川之初,王峻告诉大家,他会把挂职干部一个不少地带回浙江。而今,归程已到,却唯独少了他一人。

干在实处 永无止境

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开路人”。

“‘帮帮摊’让我重拾生活信心,王峻秘书长下来之后,对我们帮帮摊特别关心,问我们这些残疾人需要什么帮助。”意外致残的摊主杨微,一度失去生活勇气。是“帮帮摊”给他带来希望,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重拾生活信心。

王峻创新推出的“帮帮摊”项目,为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提供从货源组织到销售培训的全方位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经营技能,找到自力更生的道路。

他提出以“优服务”促进“快发展”,坚持“组团式”发展理念,持续把“小项目”做成“大产业”,全省努力打造“帮帮摊”项目“剑阁样板”和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经典范例”。

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指路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杨梅,曾受到王峻的帮助。“他就像我的亲人,我忘不了他对我的关心。”当得知王峻离世,她几度哽咽,掩面而泣。

王峻推动汶川县率先在全州建起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并逐步在全县各镇和村寨建成来料加工分车间,建在家门口的致富工坊,使当地居民群众实现灵活就业。

还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引路人”。

王峻牵挂着教育,他知道,培养一个孩子,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2021年10月,在王峻的推动下,浙江省绍兴市和四川省乐山市创新实施的“蓝鹰工程”正式启动,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是“蓝鹰工程”首个试点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

“一人高质量就业,能够实现全家高质量脱贫。”在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操场边的阅报栏里,展示着王峻给“蓝鹰工程”专门手写的整整一页A4纸的批示。

校长张攀告诉记者:“在‘蓝鹰工程’启动以前,学校到处都是空地,没有一台像样的实训设备,学校现在到处都是实训室”。

两年多来,沐川中等职业学校先后选送422名学生赴浙江企业实习,毕业生就业月薪一般在6000元以上,优秀毕业生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王峻的期望,在孩子们身上成为现实,近万名学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如今,“蓝鹰工程”成为两省产教融合、东西协作的创新工程。

王峻在川开展帮扶工作,每年带来超过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覆盖医疗、教育、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他带来的不仅是人员与资金的流动,更是理念、技术和文化的深度交融。

谈及文化,浙江省松阳县明清街的几位商户代表仍清晰地记得,5年前,时至端午,一张八仙桌,一壶松阳端午茶,在县城明清古街非遗馆内,王峻和大家坐在八仙桌旁,共谈明清古街美丽商铺建设,“要让老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和魅力,成为心灵美好、生活幸福、和谐宜居的美丽老街”。

今日又逢端午,一壶芳香馥郁,被誉为“仙茶”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松阳端午茶,却再也等不到那位爱茶者。

精神屹立 传承不息

一年时间,走遍401个村庄,这是王峻扎根松阳时,对自己的“小要求”。

一年半内,走完68个县,这是王峻离开四川时,给自己立下的“小目标”。

“做任何事,最初就要定下高标准。一开始马马虎虎,后面跟着做的就不及格了。”他对自己和同事严上加严,唯独对乡亲们从不摆架子。

在农户家,乡亲拉起王峻的手坐下聊天,就像亲人。老百姓并不惧怕面前的这个领导,因为他根本不像“大官”。

王峻来山上调研从不提前打招呼,拎过一个板凳,和村书记促膝而谈,细到怎么卖有机粮,村里有什么困难,合作社怎么发展?村书记也不客气,直接诉苦,恳求王峻帮忙。

他心里装的都是工作和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

他常常争分夺秒,多少个深夜,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王峻和同事们一遍又一遍精心审核第二天会议资料,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在他的影响下,他的许多同事也是拼命三郎。

驻川期间,王峻到基层调研、督导时间超一半,实施帮扶项目2481个。

对于家庭,他很愧疚。

松阳县云上平田民宿联合创始人叶大宝回忆,王峻说松阳是他的孩子,他给松阳的时间有一整个手掌那样多,而他给家人的时间,却只占了小拇指那样少。

告别故土与家人,留在那里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需要非凡的勇气。

自1999年结婚,因为王峻工作的原因,妻子卓丹与他聚少离多。

去丽水市云和县前,两人说好,两周见一次。实际上,工作一忙,路途又远,18年间,他们有时一个月见不上一回。

有8年时间,王峻只能和妻子在电话里相约,一起抬头看看月亮,他说:“我们在同一个月亮下面,那也是一个共同的家。”

他告诉妻子,我们做事情就是要以一种他乡即故乡的情怀去投入,是一份需要他全身心去投入和付出的事业。他说,当党员干部就是要吃亏的,就是要吃苦的,就是要比一般的群众要吃更多的苦,要有更多的付出和奉献,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去四川前,王峻答应带女儿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两年半过去了,迟迟未能实现。

“奶奶,你想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是要做一点事的。”

年少时与奶奶的这段对话,成为王峻毕生信念。在安逸和奋斗之间,他选择后者,脚踏泥泞,把青春挥洒在热爱的事业中。王峻常说,年轻的时候不干事,更待何时,趁自己还年轻,要只争朝夕。

……

峻岭崇山万壑松。

在他离开后,为了纪念他,乡亲们在松阳卯山“坤泰公社”基地移植了一棵“独山松”,从此,他是独山顶上的一棵青松。

他在乡村燃起的薪火,永恒不灭。

作者:史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琭璐 王帅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