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旧县街道团结村烤烟大田里,点长高云周正指导着科技员在烟株上投放夜蛾黑卵蜂。“连日来,我们在龙海路、宜马路、大石山等样板地投放了0.3亿头夜蛾黑卵蜂,用‘以虫治虫’的方式防治夜蛾类害虫。”高云周介绍道,“目前在旧县共投放夜蛾黑卵蜂的烟田面积约为3万亩。”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通报的世界性重大害虫,它的成虫借助高空中的气流每晚可以扩散100公里以上,雌虫一生可产卵1000多枚,幼虫食量大,食性广,对烤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这种超能飞、超能吃、超能生的害虫也有天敌,那就是夜蛾黑卵蜂。
挂上夜蛾黑卵蜂卵卡的烟株。高云周 摄
夜蛾黑卵蜂能精准发现刚产出的新鲜蛾卵,凭借其微小的体型,用产卵器刺入蛾卵内,产下自己的卵,并快速孵化。被寄生的蛾卵无法孵化,可以将夜蛾类害虫扼杀在摇篮中,并在田间快速形成种群,实现精准防控。
“生物防治是人工投放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自然界物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遵循自然法则,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减少烟叶的农药残留,更重要的是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为烟农节省下了一大笔农药钱。目前生物防治是烟草主流推广的绿色防控手段。”马龙区烟草专卖局生产经营科科长杨贤介绍道。
除了夜蛾黑卵蜂,“虫虫军团”还有另一员大将——蚜茧蜂。
众所周知,蚜虫是自然界中繁殖较快的有害昆虫之一,它们以吸食植株的汁液为生,植物的细胞受损,发育缓慢,严重时可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不仅如此,蚜虫还容易传播病毒,是令烟农头疼的常见害虫。
经过20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员发现了蚜虫的克星——蚜茧蜂。别看蚜茧蜂小小一只,但是在防治蚜虫方面可是“大功臣”。它通过产卵寄生于蚜虫体内,让卵在蚜虫体内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为蜂,而后蚜虫便逐渐死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蚜茧蜂的寿命只有7天左右,同时避免了物种入侵风险。
农户仝品文种烟已经10多年了,早年间,草地贪夜蛾、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云集,他只好通过喷施农药来进行防治,成本贵不说,害虫有了抗药性,农药越来越不管用。
如今,当地烟草部门大力推广的生物防治技术帮他解决了这些烦恼。“我家种了24亩烤烟,现在种烟可比以前轻松多了,不仅有机械助力还有生物防治技术,像夜蛾黑卵蜂、蚜茧蜂这些‘除虫好手’都是烟草部门免费投放的,帮我节约了很多的人力成本、农药成本,我家的烟品质一年比一年好,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仝品文乐呵呵地说道。
仝品文投放夜蛾黑卵蜂。高云周 摄
“发现虫害—使用化学农药—害虫抗药性增强—加大农药用量”这种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模式,不仅会导致病虫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造成了烟叶农残超标、烟叶品质降低、大量杀死有益昆虫、水域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目前正在使用的夜蛾黑卵蜂、蚜茧蜂、叉角厉蝽、捕食螨等生物天敌防治手段,利用生物的寄生性和捕食性,不仅可以科学灭虫,维持了生态平衡,同时也为烟农创造了更多经济效益,真正做到了“小虫虫,立大功”。
据悉,近年来,马龙区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曲靖市烟草专卖局“以虫治虫、生态优先”的绿色防控要求,围绕加快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根据本地病虫多年发生的特点和趋势,因地制宜精准投放天敌昆虫,实现农业防控面积10万余亩。
“不仅是烟叶上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手段,玉米、苹果、黄桃、大豆等很多蔬菜水果上也可以运用。下一步我们将在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建设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用绿色防控的方式实现烟后作物种植的节本增效,让‘虫虫军团’在助农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马龙区烟草专卖局负责人李玲美坚定地说道。
作者:鲁西南 高云周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